【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明跃玲]文化互动与仪式变迁
——“武陵民族走廊”跳香仪式的田野调查
  作者:明跃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1-08 | 点击数:8426
 
②主业副业兼职
现代社会的跳香老司不仅红衣黑衣兼做,还大多是以“兼职”的方式传承,即以干农活或泥工、木工等手艺谋生,跳香等传统的请神手艺只是农闲时的副业。八什坪乡三角滩村岩排滩的杨xx,47岁,是调查中最年轻的跳香老司,他说跳香是他们家祖传,到他这一代已是第六代传人了,他现在是红衣白衣兼做,把跳香等请神手艺当做养家糊口的附带行当:
我十几岁初中毕业后没事做,爷爷说给我指条谋生路,这样才开始学跳香的。二十岁时看到村里人外出打工曾想到出去,因牵挂爷爷教的跳香手艺,就没出去,在家做泥工、木工,农忙时还做田。生了三个儿子后,曾到长沙打过工,因挂牵家里,又回来了。这以后就一直在家帮人竖屋,木工、泥工都做,有人请才去跳香。现在附近村寨外出打工的人回家竖屋都是请我,因为我不仅会泥工、木工,还会在竖屋前看屋场(看风水)、看上梁日子,屋竖好后安神龛请家先我都会。他们请我也合算。我是看风水、竖屋、安神龛一条龙服务。以后我还想把竖屋后办酒请客中的乐队、司仪的事都做起来,创立乡村竖屋请客红白喜事一条龙服务公司。呵呵,那只是一种想法,不一定做得成。   
跳香仪式是“武陵民族走廊”沅水流域瓦乡人聚居区特有的宗教仪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语言接触频繁等因素,跳香仪式传承区域出现族群认同的多元化,无论他们归属于汉族、苗族、土家族,最终都认同于瓦乡人,在多元文化认同背景下的瓦乡文化认同把他们凝聚在一起,共享着族群成员共同的宗教仪式。在文化互动与文化变迁中,由于共同的精神诉求,沅水流域的瓦乡人与周边族群彼此吸纳与共享文化特征,共同表达而且建构着跳香仪式这种象征性的行为与活动,拓展了仪式的文化空间。在多元文化的互动与交融中,跳香仪式的神圣性、狂欢性消退,出现功利化、世俗化的趋势,其传承方式呈现自在的、多样化的状态,体现全球化社会中文化的多样性,从而证明族群间的文化互动与文化共享始终是宗教仪式变迁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李绍明.西南丝绸之路与民族走廊[A].中国西南的古代交通与文化[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2]李星星.论民族走廊及三纵三横的格局[J].中华文化论坛, 2005,3.
[3]黄柏权.费孝通先生与“武陵民族走廊”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4.
[4]费孝通.武陵行(上)[J].瞭望,1992,2.
[5]吴忠军.苗族“跳香舞”与族源[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6.
[6]瞿湘周.沅陵苗族十月明香大会记实[J].怀化师专学报,1996,4.
[7]熊晓辉.湘西地区苗族“跳香舞”探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3,6.
[8]陈心林.南部方言区土家族“红衣老师”信仰调查报告[J].宗教学研究,2006,4.
[9]刘兴禄.“跳香”:湘西还傩愿仪式的别样展演——湘西用坪“跳香”仪式调查[J].文化遗产,2011,2.
[10]欧兰春.跳香研究综述[J].怀化学院学报,2013,8.
[11]明跃玲.边界的对话:漂泊在苗汉之间的瓦乡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2]陈俊东.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及其保护路径[N].湖北日报,2007-05-24
[13]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14]彭文斌、郭建勋.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理论学派述论[J].民族学刊,2010,2。
(本文原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柏贵喜]乡土知识及其利用与保护
下一条: ·[沈梅丽]近百年民间文学汇选本论略
   相关链接
·[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5月21日: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
·[巴莫曲布嫫]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国际文化政策之演进:事件史循证研究·古道尔、阿祖莱:“对自然的侵害正在加剧健康危机”
·[叶舒宪]创世神话的思想功能与文化多样性·[胡玉福]非遗保护标准与文化多样性的矛盾与调谐
·[巴莫曲布嫫]“丝绸之路”作为方法·[劳拉简·史密斯]反思与重构:遗产、博物馆再审视
·[施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内在矛盾·奥德蕾·阿祖莱:在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国际日的致辞
·[董晓萍]女性的社会发展及其文化多样性·法国民间艺术节:推动文化多样性 促进族群间交流
·七个创意经济项目获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国际基金(IFCD)支持·[彭栓红]云冈石窟造像的鲜卑特色与文化多样性
·法国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多重举措·专题║ 《西北民族研究》:“一带一路”与文化交流
·[朝戈金]“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化进程与文化多样性” 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巫达]舞蹈、象征与族群身份表述·文化表达多样性面临数字化挑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