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神话学与“中华文明探源”
——叶舒宪先生学术访谈录
  作者:叶舒宪 苏永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15 | 点击数:16552
 
苏永前:您在一百年来国人已经熟悉的“中国神话”概念之外,近年来又提出一个新概念——“神话中国”。这种措辞变化的初衷,看来是要自觉地改变一些成见。在中国现代学术传统中,神话研究者主要来自于文学阵营,今天,您特别倡导走出文学本位的神话观,主要是基于什么原因?
叶舒宪:最初在中国引进神话学的一些人物,像鲁迅、周作人、茅盾等,都是重量级作家,即以文学为职业的专家。这样,我国的神话学一开始就变成了文学的一部分。他们认为神话是文学的源头,所以要倡导。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开始就写道小说的最早来源是古代神话,后来的文学史著作都把文学的开端放在神话这里。直到今天,你随便翻开任何一部《中国文学史》,第一章肯定讲的是神话,这就形成了我们所谓文学本位的神话观。我这里并不是说文学跟神话没有关系,而是说神话和文学这两个概念所涵盖的对象范围有广狭之分。被我们当成文学一部分的神话,它比文学的范围要大得多,今天大学中的文史哲政经法所有这些学科追溯到源头没有别的,全部来自于神话,因为神话就是文化的原型编码。但是,受文学本位神话观的限制,至今我国的神话教学仍然只限于大学中文系的民间文学课程中,大部分没有开设民间文学课的学校,不会有人专门去讲神话学的知识。可是,如果和20世纪以来国际神话学研究的发展情况作一个对比,我们学科划分上的这种缺陷是非常明显的。拿国际神话学权威罗伯特•西格尔1996年主编的六大卷《神话理论》来看,文学方面的神话学研究只占其中六卷中的一卷而已,剩下的都是哲学、史学、考古学、宗教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视角的神话研究。文学本位的神话研究对中国神话学的发展当然也作出过巨大贡献,不过从中国神话学现状看,这种研究已经成为制约神话学发展的一个瓶颈。所以,必须走出文学本位的神话观,广泛汲取人文学科的各种前沿知识,不断拓展神话研究的疆界。
苏永前:按照学界的一般看法,中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为丰富的是道家典籍,象《庄子》、《淮南子》、《列子》等,都是从事神话研究必须参考的。与之相对,许多人习惯于认为儒家与神话是对立的,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待?
叶舒宪:一般人认为儒家与神话没有关系,主要是因为《论语•述而》中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记载。不过,这句话如何断句还是个问题,我们也可以断为“子不语,怪力乱神”。如果这样断句,与惯常的理解就恰恰相反。还可以把“怪力乱”三字理解为修饰“神”的定语,这样看,孔子不是不讲鬼神,而是要回避那些不好的神。另外,只要抛开成见仔细分析,就不难看出儒家典籍和思想中其实也有不少神话内容。比如,被认为是孔子所作的《春秋》,记事始于“(隐公)元年春,王正月”,结束的一句是“(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写到这个地方就不再写了。参考《左传》,原来这一年有个叫鉏商的人捕到了一头麒麟,以为不吉祥,把它献给了掌管山林的人,正好孔子也看到了。麒麟是神话想象中的神圣动物,为什么孔子看到这件事情就搁笔不写了?《拾遗记》也有记载:孔子快降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这背后都寄寓着复杂的神话观念。孔子还推崇另一种虚构的神话动物叫作凤,就连孔子本人也被比喻为凤:“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些话都出现在跟孔子有关的叙事中,让我们发现孔子不但“语”神,而且也信“神”。在孔子自己的语汇中,与神话有关的一个重要词汇就是“天命”。上古的神在殷商时代称作“帝”,在西周以后称作“天”,词汇变了,但是内容基本上一致。由于神掌握着世间一切,所以人类的命运,世间的兴衰祸福都被看成是“天命”所注定的。再比如,孔子谈到自己的修行时说:“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按常理判断,耳聪目明应该是在年轻的时候,为什么孔子反而说“六十而耳顺”?其实,仔细推敲起来,这些学习境界的背后都跟神话信仰有关,都是远古口传文化时代特有的神话观念。
苏永前:记得您曾就这个问题写过一篇专论——《六十而耳顺:成圣的隐喻》?
叶舒宪:这篇文章发表在《诸子学刊》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这个问题讲起来比较复杂,在此不赘述。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把他尊称为宇宙之间最伟大的圣人,叫作“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今天所说的“孔圣人”就来源于此,这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原型意义的造神运动。从此而始,中国几乎每一个县都有一座孔庙或者文庙,其中供奉的就是这位人间的老师。这难道不是神话?把世间的凡人尊奉为神,这一点是中国神话的突出特点。希腊神话中的宙斯、雅典娜等,本来就是天神,跟凡人是截然有别的,但在中国文化中,凡人也可以成圣、成神。这里头也涉及到关于儒家到底是一种哲学、伦理还是宗教信仰的问题,一般理解是跟宗教没有关系的。不过,胡适在上世纪写过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题为《说儒》。他认为儒家的来源是殷商民族的教士,也就是专门主持礼仪的赞礼,或者叫神职人员。大部分学人对此持保留态度。这个问题今天如何看待?其实,只要想想孔子最喜欢去的地方,鲁国的太庙,问题就有了答案。《论语》中讲“子入太庙,每事问”,可见儒家创始人最关心的知识是什么?就在庙里的知识。太庙是拜神拜祖宗的地方,所以儒家的背景如何能够脱离开神话呢?由此可见,我们不仅要走出文学本位的神话观,而且要走出道家本位的神话观。
三、陇右地区的神话学意义
苏永前:从马林诺夫斯基以来,“科学的田野作业”一直是人类学的入门仪式,在今天也是人类学研究的看家本领之一。中国学者中,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也有人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作田野调研。不过,在文学人类学领域,对田野作业似乎不是特别强调,这个问题您怎么认为?
叶舒宪:我觉得人类学在中国的应用空间不光是做田野,因为中国的学术传统过去没有田野,重头的对象全部是经史子集四部的东西。另外,什么是田野?是不是跑到原住民、跑到少数民族地区生活一段时间才算田野作业?其实,当代人类学界对田野的理解趋向于开放,比如,我们也可以把西方文化的文本当作田野来做,现在就有人把哈佛当作田野进行调查,关键看你怎么理解。我们也完全可以在文献中“做田野”,借助于跨文化的资料,去破解各种表述背后的原型编码。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否定传统意义上的田野调查,我自己一有时间就走出去,到许多地方去调查,跑得最多的就是西北。作为一名文学人类学者,我们还是要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书本的知识和田野的知识结合起来。需要反省的是,现今学院派讲的“文学”,往往已经脱离传统文化之根脉,成为被外来的话语和学科理论所架空的一套东西。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年味淡是因过节只注重物质 忽略精神整肃
下一条: ·人类学本土化与田野调查
   相关链接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苏永前]神话的理论化与理论的神话化
·[张多]元宇宙:数字时代的宇宙观及其神话学批评·[陈连山]从神话学立场论夏朝的存在
·[谭佳]悖论式嫁接:比较神话学在晚清的出现·[杨利慧]神话主义研究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
·[于玉蓉]连续与独特:“中”之源流的神话学探赜·中国民俗学会唁函:深切缅怀李子贤教授
·讣告:沉痛悼念李子贤先生·[杨利慧]“朝向当下”的神话学论纲: 路径、视角与方法
·[赵蕤]日本神话学“南方说”研究·东亚神话比较研究的大视野
·[沈玉婵]从《长生宴》到《神话与史诗》·[杨利慧]“朝向当下”的神话学论纲:路径、视角与方法
·[郭恒]《山海经》在海外的神话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当代神话学的体系建构”开题论证会暨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