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中国盘古王文化高峰论坛举行
  作者:刘晓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23 | 点击数:14317
 

  盘古与瑶族之关系

  李筱文(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

  瑶族文化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说、民间信仰和民间知识,各种方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和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节日、手工艺、游戏、建筑艺术及其他艺术,这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组成了瑶族社会各层次文化,并成为瑶族主体文化的基础。

  从民族学观点看来,古老的传说是古老社会的产物。千百年来,瑶族民间故事《盘瓠传说》流传不衰,集中反映出信奉盘瓠的瑶族童年时代的面貌。

  盘古与盘瓠,虽然神质与形质上有所不同,盘古身似天地,而盘瓠龙犬出身,但都与瑶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在瑶语中盘古与盘瓠两个称呼只是声调上有所区别。在不同支系、不同区域、不同方言的瑶语唱词中,完全可以混淆。有的盘瑶支系认为自己源出于盘古,故自称为盘古瑶,所以,盘古与盘瓠在瑶族中视为同一远祖神,在祠庙中供上神位共同祭拜。

 

  盘古神话诸元素之分析

  萧 兵(安徽淮南师范学院教授)

  盘古神话是由诸多元素组成的。首先,盘古的“古”可能暗指“鼓”,跟槃瓠的“瓠”、匏羲的“匏”、女娲的“娲”(瓜)异质同构;可能由“瓜:壶:葫芦”之母型分化而出,它们都是封闭的混沌体(态),象征“母腹:子宫”或“乐园”世界。这种混沌体往往以“宇宙卵”形态出现。最典型的是中国的盘古和印度的大安茶或布路沙。混沌体包藏着“原气”(气态混沌)。由包孕在混沌体、宇宙卵或“原气”里的盘古式大神解判为天地及万物。

  其次,盘古式大神一般也自我解判为天地及万物,这种“身化宇宙”型神话最多见于亚洲南部及东部,但目前还不能判明它是“自生”还是“播化”的。

  此外,盘古与槃瓠较可能为一个神。盘古或称“盘护”,读音全同。可惜不知道盘古有没有槃瓠那样的“藏獒”化身。槃瓠作为始祖神与盘古同格。南方各地、各民族,包括苗族、瑶族系统有丰富的兼涉二者的神话。这二者可能都与“葫芦笙舞”、“杯盘舞”相关,是“混沌舞”的一种形态。

 

  论开天辟地和兄妹婚情节

  陈连山(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盘古作为中国神话的第一神,历来受到学术界关注。但是古代记录比较晚,所以关于盘古神话的产生地一直存在争论。近年来,北方学者和南方学者分别在河南、广东、广西调查了大量的盘古庙,各自论证本地区就是盘古神话的诞生地。

  关于现代盘古神话史料价值的鉴别。以目前所见的盘古民俗资料看,不少材料都同时包含盘古开天辟地情节和盘古兄妹婚情节。这是不大符合神话叙事逻辑的。开天辟地是神话第一情节,是所有其他神话情节存在的前提条件。而大洪水兄妹婚在叙事逻辑上应该是年代较晚的其他情节。考虑到盘古的身份,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关于学界论证过程的反思。要判定现代某地是盘古神话诞生地,必须首先确定本地材料的产生时代。由于史料缺乏,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其次,还要确定神话诞生之后流传到现在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构成完整的证据链。而目前可见的此类论证过程缺环过多。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0-10-1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首届中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灾后重建研讨会召开
下一条: ·中国民协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京召开
   相关链接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 年年会议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