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李柯 游红霞 姚莉 唐睿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1-13 | 点击数:11479
 

  第四分会场议题为“中华创世神话的多视角研究探讨”,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毕旭玲,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教授、湖北师范大学教授柯小杰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张志春、楚雄师范学院教授陈永香评议。会上,来自上海、扬州、广州、南京、河南、浙江等地的专家学者、创世神话保护传承单位的代表围绕“创世神话”主题,从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视角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与深入的交流。

  上半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张志春探讨了岁时年节礼仪食品的神话积淀,指出“积淀”所指一在于炼形;二在于可衍生节日礼仪食品群体。张教授认为,与节日相对的食品,是在天地轮回岁月更替重要节点上呈现的,其神秘深邃的文化蕴涵值得我们继续追寻。虽然历代对不同节日食品意蕴有不同的解读,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认可,但须知任何一种都是多方源头的汇合,都不是单一的。且任何一种文化创造,在历史长河的波衍流动中,在创世神话的漫射投影下,会呈现更多的次生意蕴或再生意蕴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柯小杰教授探讨了嫘祖传说的民俗内涵。他指出嫘祖传说是民俗传统文化的记述与传承,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是民众对物质民俗的传统叙事,采用传说的民间文学样式,表达民间观念意识。嫘祖传说展现出一幅幅民俗画卷,有物质民俗的,有社会生活的,有精神民俗的,叙述着诸多方面的传统观念。

  扬州大学教授王倩作了《英语学界西王母神话研究趋向》的报告,指西方汉学界西王母研究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西王母身份演变研究。第二,西王母图像结构研究。第三,西王母与外部世界的关联性研究。指出英语学界西王母研究走过了一条“由内到外”的道路,即阐释内容从单一形象转向形象与外部世界关联,阐释材料从文本转向图像,阐释视野从单一学科逐渐走向跨学科。

  青海省九天圣都扎麻隆凤凰山管委会副主任侯静首先介绍昆仑神话龙头景点九天圣都的地理位置以及神圣地位;其次,论述了创世神话的重要价值和延续中华创世神话精髓的昆仑神话在世界上的独特地位。最后,围绕着昆仑神话龙头景点——九天圣都的建设布局以及创世神话主题人物的简介,阐述了昆仑神话龙头景点的独特性、神圣性和神秘性。

  山东淄博东夷文化研究会会长赵伟探讨了中华创世神话在山东的田野遗存问题。指出中华创世神话在山东遗存很多,需要通过坚持不断的野外探察,去找寻远古遗迹,发现它的价值。认为文化自信是中国强盛和复兴的最高标志,提出今后希望通过创世神话上海论坛的交流平台与华师大等院校和专家及与会学者合作,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专业人才的创新智力优势,进一步深入发掘整理东夷民间传奇故事,摸清东夷文化的发展脉络,解析东夷部族原始生活状态,宣传东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为构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作出贡献。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任宽通过学术史的梳理,回顾与反思了近三十年来中国虎文化的研究现状,总结了虎文化的研究成就,提出了当下虎文化研究空间和途径的思考。

  下半场,江苏省连云港市文广局副研究员、主任徐洪绕漫议不平凡的大禹,提出要关注、保护和支持鲧禹文化中的无形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技能、传统节日与仪式活动,以及与鲧禹有关的生产生活方面的实践经验等。

  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熊承霞从作为神话活态媒介的“空间语言”出发展开探讨,认为神话大传统前代人们对宇宙空间神秘秩序的认知成为超然想象的口传文化及创造空间实体的对象参照,两者之间互为解读。建筑空间从史前即为宇宙空间的微缩图景,而人们在模拟宇宙空间形态并将其转化为建造活动的同时,也是在进一步利用建筑空间规划布局传播创世神话。

  河南省周口师范学院副教授李治中解读了徐松石《日本民族的渊源》,梳理我国上古神话中伏羲、女娲、神农等羲族一脉的传承关系,比较日本记纪神话文本,发现诸多相符之处。日本记纪神话中的伊邪那岐、天照大神等就是中国的伏羲、女娲与神农。

  上海建桥学院讲师宋军朋探讨了中华创世神话与古代科技传播问题,首先介绍了中华创世神话与古代科技传播的关系,分析了中华创世神话中的科技思想和知识,归纳了这些思想知识的传播特点,即科技成果的大众化、通俗化传播、神圣人发明创造论、“器“显”道“隐,重应用(形而下),淡化原理(形而上)等。最后,他申明了创世神话对古代科技的影响。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刘丽萍探讨了禹迹与禹神话传说的相互关系,认为“禹迹”是大禹作为治水英雄在地理上留有的治水遗迹、立国遗迹和生活遗迹,也指后人根据神话传说新造的禹迹。禹神话传说的中国式改编是官方、精英派和民间合力作用的结果。

  中原智库河洛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波,撰文《创世神话将“托起”朝祖产业》。他认为,创世神话是追溯起源的神圣叙事,创世神话是民族的精神之根,公祖崇拜是创世神话之魂。借此,他提出“朝祖产业”一词,认为它指以创世神话为理论指导、以祖先文化为考察对象、以旅游游学为实践导向的文化产业。他坚信,由华东师范大学倡导的中华创世神话联盟将托起这个新兴的文化产业——朝祖产业。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马进疆报告了结构人类学视野下的中药传说研究。认为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文化景观的多样性催生出不同的神话传说,中药传说作为口传神话作品在中华民族中代代相传,是承载着中华民族人群战胜疾病记忆的重要文化载体。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宗伟围绕唐前小说神女婚恋故事进行考论。认为神女和凡男的婚恋故事是唐前小说的重要题材之一,通过归类分析,可以看到神女的身份,在神女和凡男的相处模式中,又有神女居于主导地位、神女帮助凡男获得财富或者临别赠予财富、神女照例不生孩子、两者的婚恋不具备长期性、遇合日期的特殊性等特点。

  会后,楚雄师范学院教授陈永香评议、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张志春分别对上下半场的报告进行了点评。陈永香教授指出对神话传承方式的探究是我们研究工作的重点,同时如何阐释神话,如何传播神话的精神内涵应该被更加关注。另外,陈永香教授肯定了神话在不断讲述的过程中促进了地方产业的发展,以及地方习俗的传承与保存。张志春教授指出利用优势的语言研究,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展示中国创世神话的魅力及其研究价值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重视中华创世神话在传承过程中的交融。应该看到创世神话的内核具有一致性,如公平正义和对真理、生理本源的追求。建议着重关注学术研究中民俗研究与区域研究的交叉,因为多学科的研究视角,有助于建立起一种基础式、探索型的中华创世神话研究范式。

  12月22日上午,中华创世神话联盟构建倡议暨论坛闭幕式举行,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博士后游红霞介绍了议程及嘉宾。

  闭幕式设专场汇报了交流上海市“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以及中华创世神话研究与人才高地建设工程的课题研究成果,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教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田兆元执行副院长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高有鹏教授报告的题目是《中华创世神话群的基本分布问题》。高有鹏从神话传承的三种方式:文字的传承、口头的传承、生活的传承入手,介绍了中国神话群的基本形态正是由这三个方面构成。所谓“神话群”,首先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其次是伏羲氏、燧人氏、有巢氏、炎帝、黄帝,然后是颛顼帝喾,继而是尧舜,大禹治水,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神话链,历时性地构成了一个“群”的现象。并指出,这个神话群由于不同因素构成了一种生活的传承,其中有一种重要符号,即仪式。中国的古典神话有很多形式,形成了一种文化景观。所以,神话不仅是纪实的,是历史的,也是生活的,我们对于神话的理解应该是全方位的,不停歇的。

  上海大学文学院黄景春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泾川西王母神话新构及仪式重建》。黄景春介绍了泾川西王母的神话新构及仪式重建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泾川西王母的信仰概况。从唐代开始泾川已被视为周穆王会见西王母的瑶池所在地,及汉武帝祭拜西王母的地方。古代的文献记载、王母宫等祠庙、历代碑刻、庙会、口承神话,构成西王母信仰的基本元素。第二,西王母神话的新构。泾川民众存在把西王母当祖先的观念,平时无论遇到好事或歹事,都念叨西王母之名表达感激。崇拜意识转化为叙事行为。叙事与信仰的结合形成神圣叙事,而神圣叙事恰好是传统神话学的核心概念。当地正把西王母打造成“华夏母亲”,提议把七月十八日确立为“华夏母亲节”。第三,西王母祭拜仪式的重建。就泾川县回中山而言,利用“旧材料”发明西王母神话的目的是多重的:开发地方经济(如旅游开发),张扬地方文化个性,服务于国家的宏大战略(如增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从客观效果来看,这些被发明的传统也推进了西王母文化记忆的重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杨利慧教授报告的题目是《伏羲女娲神话的田野研究》。杨利慧总体介绍了伏羲女娲神话田野研究的规划和课题设计。第一,前期基础。主要是“女娲研究三部曲”:《女娲的神话与信仰》、《女娲溯源:女娲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测》、《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以四个汉族社区为个案》。第二,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采用民族志式的田野研究方法,田野调查的选点标准:要求有神话附着的文化空间——庙宇以及庙会;神话讲述活动依然密集地发生;神话的讲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地域分布较均衡。第三,介绍了本研究的重点,包括:一是对五个调查点伏羲女娲神话的流布、传承以及当代的应用情况展开细致的田野调查,撰写翔实的调查报告;二是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回应并阐述“中国创世神话——田野编”课题整体上力图回答的问题;三是采用摄影、摄像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神话讲述现场以及神话生存的语境、讲述人等进行全方位的记录。第四,研究的基本框架包括概述、田野调查报告、讨论与结论、田野创世神话文本辑录、田野图像辑录、视频资料等方面。第五,提出未来工作的设想。拟于2019年初开始,年底完成。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孙正国教授报告的题目是《中国虎文化的传承谱系研究》。孙正国以虎文化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传承谱系的问题。强调该研究的缘起是基于中国创世神话的体系其实是一个多元体系的认识,在这种观念下来回应中国创世神话多元性格局的共识性命题。中国创世神话中,龙凤文化得到了很好的挖掘,但是虎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认知。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虎文化自身传承力量的式微,第二是虎文化研究力量的不足。主要介绍了虎文化谱系的两种考证、两个问题。第一,是梳理虎文化的系统性问题;第二,是从传承实践的角度来考察虎文化的谱系问题。在研究的思路方面,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通过文化史的梳理来重建虎文化的谱系--多元创世;第二以考古材料为切入点来重建虎文化的历史谱系;第三是充分利用虎文化的资源,加强包括虎文化在内的创世神话的认同。提倡田野调查、文献梳理、学术研究的三维一体。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毕旭玲副研究员报告的题目是《鲧禹神话的田野调查》。毕旭玲汇报了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她曾带领课题组成员前后前往四川、安徽、浙江、河北等地进行鲧禹神话的田野调查,拍摄了内容详实的影像素材,并剪辑成数部纪录片(平均片长15分钟左右)。在本次论坛上放映的是《大禹神话的北川篇》,内容包括北川生态人文环境的介绍,农历六月初六大禹祭祀仪典过程的呈现,非遗传承人等访谈对象的口头讲述,相关宫庙、碑刻、景观等实物呈现,等等。

  此后,在上海市社联任小文专职副主席的主持下,在与会领导、专家、媒体的见证下,论坛联合多家中华创世神话传承保护单位共同发布了创世神话联盟倡议书,从资源共享和平台共建的高度全面推进中华创世神话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大会总结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高有鹏教授主持,上海大学文学院黄景春教授作总结报告。黄景春认为,今年论坛研讨的涉及面广,选题多有创新,学术成果丰硕,最大特色在于有20余家来自创世神话传承保护第一线的管理者、神话的实践者参加研讨,与神话学者形成互补互动,建立深度合作,这对于共同推进创世神话的传承、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他讲道,去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我们成立了中华创世神话研究院,今年又在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推进成立了创世神话联盟,和去年首届论坛相比,今年论坛的不同之处是有20余家在创世神话传承保护第一线的管理者、神话的实践者来参与到我们的研讨会中,他们提供了丰富有用的材料。这些第一线的管理者、实践者们需要的是理论,是更广阔的学术背景,这是学者们能够提供的。而学者们需要的是正在实践中活态传承着的第一手资料,这是我们各个第一线工作者能提供的。所以两家走在一起能共同推进创世神话的传承、研究和开发。本届论坛之所以那么精彩,也是因为有一批神话学家的到来。此次论坛上,叶舒宪教授以玉器为载体来探讨我们的史前神话,并提出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后统一中国的观点,很有见地。叶教授一直提倡用四重证据法展开研究,他还提出了新的“大传统”和“小传统”的论述,这些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都非常有价值。杨利慧教授长期从事女娲神话的调查,提出了神话主义理论。此次论坛上,杨教授对世界各地的神话研究现状、理论进行了总结,并对自己近年来所做的田野调查情况作了介绍,这些调查研究成果都是宝贵的财富。王宪昭教授对各民族神话母题的梳理以及分类给我们带来了知识的大餐,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与智慧投入到创世神话研究中。此次论坛上,王教授介绍了关于盘古神话的调查,细致的爬梳和分析足见其用工之勤、调查之多。田兆元教授的博士论文选题就是“神话与中国社会”,这些年一直从事神话的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的团队,成绩斐然。这次,田教授提出神话研究的大合作、大格局、大数据的理念,思路非常宏阔,展现了神话研究的远大抱负。此外,还有众多学者都在本次论坛发表了自己的成果。论坛收录的论文涉及盘古神话4篇,大禹神话9篇,伏羲女娲7篇,嫘祖4篇,龙神话5篇,虎神话3篇,西王母3篇,尧舜各2篇,壮族始祖布洛陀、密洛陀各1篇,炎帝黄帝各1篇,九天玄女1篇,等等。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涉及面相当之广,很多研究的命题具有创新意义,可谓成果丰硕。

  最后,田兆元教授在闭幕致辞中代表论坛承办单位向上海市社联任小文主席、梁玉国先生、叶舒宪教授以及全国各地神话学者及一线工作者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是上海市两家重要的神话研究机构,神话学底蕴丰厚,培养出了一批神话学者。去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第一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上成立了中华创世神话研究院,今天又在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中华创世神话联盟,这昭示着神话学的春天已经到来。成立创世神话联盟酝酿已久,今天终于实现,令人振奋。希望联盟能逐步扩展,在神话学领域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共享和平台共建,深入推进创世神话的传承研究。此次论坛所交流的相关专题的学术成果,所展示的上海创世神话项目各课题组的调研成果,为神话学研究带来了许多新的启示和前沿思考,论坛论文集将作为联盟的重要成果进行出版。

  为配合本次论坛的召开,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姚莉博士、唐睿博士等还发起、策划、组织、举办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神话学著述展、中华创世神话传承保护单位巡礼等相关展览展示活动,产生了良好的舆论影响。

  中华创世神话是民族文化之根,中国文化之本,在当代社会中担当着强本固元,树立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举办本次论坛的宗旨即在于立足新时代的文化发展和学术繁荣,进一步提升中华创世神话的研究水平,实现创世神话研究人员与传承保护单位的深度对接,推进创世神话的传承与传播,弘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海派精神,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以神话强国,以文化强国。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华东师大民俗学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2019-01-12
【本文责编:郑裕宝】

上一条: ·主题书展:神话学的世界——华东师大的学术文脉与传统
下一条: ·“温州大学民俗学毕业生联谊会暨温州大学民俗学学科成立二十周年庆祝会”在温州大学顺利举行
   相关链接
·[杨雪]拉祜族芦笙舞的文化特性及其现代传承保护·[刘兰兰]傣族创世神话:两种宇宙观的融汇
·[刘璨 高有鹏]中华创世神话的文化谱系·[王二杰]礼俗互动下东海孝妇现代传承
·陈泳超:《白茆山歌的现代传承史:以“革命”为标杆》·[邬梦茜]试析民间艺术的现代传承
·[叶舒宪]创世神话的思想功能与文化多样性·[田兆元]创世神话的概念、类型与谱系
·[朱婧薇]媒介变迁与民间叙事的现代传承·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召开
·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的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联盟构建与现代传承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朱婧薇]媒介变迁与民间叙事的现代传承·[金鹏程]“中国没有创世神话”就是一种神话
·中国民间文艺的现代传承与艺术创新研讨会实录·《中华创世神话六讲》在上海书展首发
·中国创世神话产业开发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菅丰]日本节日文化的现代形态
·创世神话:以时间和空间为编码,揭开世界的“底牌”·古徽州制墨技艺传承人:古法制墨需要现代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