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曹荣]生存性智慧与乡民日常生活的实践逻辑
——以京西桑村为案例
  作者:曹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06 | 点击数:6510
 

结语

  以上的陈述展现桑村天主教群体生活的一个重要的侧面,即教友如何去应对与死亡相关的仪礼,而这些仪礼恰恰最容易造成与大教群体的冲突以及与自身固有乡土观点的冲突。教友虽然视请阴阳先生为异端,但却按照风水的一些规定挑选墓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宗教信仰与乡土观念的变通,使得这种行为具有模糊的合理性。丧礼上,教友与大教群体对于祭祀物品和象征符号的安排,一方面保持了各自身份边界,另一方面也回避了礼仪的冲突,确保了村落中生活秩序的稳定。送弥撒则很好地解决了教友的天主教信仰与乡土观念的冲突,借助于天主教的仪式活动达成了沟通祖先、祭拜祖先的目的。

  在这些生活实践中,乡村天主教群体并非刻板地去遵守宗教的教义,而是通过其特有的智慧和策略避免了生活秩序的紧张。尽管,从宗教神职人员的角度来看,乡村天主教信徒的行为并不完全符合教义,是一种模糊性的行为,甚至时常会抱怨教友的这种行为。但对于教友来说,这种模糊性的行为却是有意义的,既保持了教友的宗教身份,也表达了对先人的孝道,使得教友能够游走在宗教信徒身份与乡民身份之间,亦游走在宗教教义与乡土观念之间,也调和了与地域社会中其他群体的矛盾。从某种程度来说,乡土社会中,不同群体在交往过程中的变通、包容,促成了乡土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这种生存的智慧并不刻板地遵从教义、惯例、常识,而是直接来源于民众鲜活的实际生活,是民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针对可能的矛盾、冲突而生发出来的智慧。它既保持了乡土社会中文化的多样性,也保持了乡土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性。

  联系到当前开展的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工作,我们会发现,保护的内容大体上强调的是人、物、技艺与仪式活动。这固然值得我们去关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民众的生存智慧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这种财富,或者说这种遗产,具有不同于其他民俗文化遗产的特征:首先,这笔财富是无形的,它不是物化的,也不是固化的仪式活动,而是一种在生活实践中,在不同群体长时期的交往中形成的一种策略、一种智慧、一种对文化多样性的包容。民众的生存智慧也是具有地方性的,是一种地方性的知识,能够变通地处理不同观念的差异,不同文化规制的要求,从而形成地方性的传统。第三,生存智慧并不属于某一个人,也非属于某一个群体,它一定是在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的交往中产生的,它附着于地方性文化的整体中。也因此,对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生存性智慧”的保护需要对乡土社会文化多样性与整体性的体认与感悟,并在此基础上把握乡民的实践逻辑。

  参考文献:

  [1][法]谢和耐:《中国和基督教:中国和欧洲文化之比较》,耿昇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杜赞奇指出,1900—1942年期间,基督教已经成为华北许多地域社会中“超出村界的自愿组织”,对村落政权内部结构产生影响,成为权力文化网络重要组成部分。参见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15页~116页。

  [3]参见张先清:《官府、宗族与天主教》,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4]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5]近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村中不断有人家由山区迁往市区,村中所剩人口大抵以老人、妇女为主,因此出现了户数多,总人口却少的状况。据村中老人估算,桑村在上世纪80、90年代人口最繁盛时,可达到1500人左右,是当时的斋堂川地区一个较大的村落。

  [6]后桑村教友广民(男,1947年生,初中文化)曾写有《圣母护佑的地方》一文,文中介绍张、杨两姓先人是义兄弟关系。参见曹荣《乡村天主教群体的信仰与生活——北京桑村天主教群体的考察》附录,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7]清道光四年,官府已经注意到这个信仰天主教的村庄。据《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华活动档案史料》记载:道光四年(1824年),工部尚书管顺天府事陆以庄奏报:“本年七月十七日,据宛平县齐家司巡检王孝友禀称,赴后桑峪村查点门牌,见村民杨继武、张文浩等家不贴门神,形迹可疑。”“臣等派委候补知县阎锦麟改装易服,密往该村查访。嗣据该委员禀称,访得该村民传习西洋教向有五十余家。”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主编:《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华活动档案史料》第3册,中华书局2003年。

  [8]据桑村的老人回忆,道光五年的分村事件后来被记录在村中碾坊的墙壁上,后历经“破四旧”运动而毁没。

  [9]李亦园对河南偃师的一则丧事的考察中,分析了因基督教进入乡村造成丧仪的异质性文化与纯一的社会之间的冲突,这一冲突冲击了村落中亲属关系,使得村落内部的社会关系出现不协调。参见:李亦园:丧葬仪式与文化概念的冲突——记河南偃师的一则丧事,载于《宗教与神话论集》,台北: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版,291~299页。

  [10]当地方言,指嫁出去的女儿。

  [11]Arthur P Wolf.Gods,ghosts,and ancestors,in Wolf,A.(ed.)Religion and Ritual in 4 Chinese Society.1974.参见张珣译,神、鬼和祖先,《思与言》,35(3):233-91.

  [12]炼灵月是天主教的宗教月份之一,通常是在11月。在这炼灵月,天主教信徒会为炼狱中亡者祷告、奉献和赎罪,让其灵魂得以净化进入永生。

  [13]渡边欣雄:《汉族的民俗宗教——社会人类学研究》,周星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本文原载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双月刊),2013年第4期,195-199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代启福]我们村不会沉下去吧
下一条: ·[林磊 朱静辉]城市化语境下村庄日常生活与集体记忆的再生产
   相关链接
·[李涵]乡土社会秩序与日常交往礼俗的互动机制·[邢莉]当代乡土社会神圣空间历史记忆的重构与族群关系的再生产
·[彭兆荣] 重建乡土社会之宗族景观·[陈杭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乡土社会对文化行政的适应与利用
·[徐俊六]乡土社会献车仪式的民俗学考察·[阎明]“差序格局”探源
·[汪欣]若非乡土,如何非遗·讲座║ 李松:价值与方法——乡土社会的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杨楠]书籍推介——《村庄里的闲话》·[曹荣]交往与包容
·[林继富]生活秩序与叙事逻辑·[孙庆忠]农业文化的生态属性与乡土社会的文化格局
·[田成有]乡土社会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赵旭东]远去与归来──一种跨越乡土社会的田野民族志方法论
·[耿羽]“后乡土社会”中的纠纷解决·[耿羽]危险的村庄
·陈进国:《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上下)》·[张士闪]温情的钝剑:当代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俗文化
·[柯杨]认识陇东乡土社会的一本好书·[张士闪]华北乡土语境中的梅花拳叙事分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