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音视频]
——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百岁诞辰纪念专辑
  作者:《信使》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15 | 点击数:25421
 

·编者语· 


 

 

 

 

 

的确,我们梦想有朝一日人与人之间能实现平等和友爱,而人类的多样性不受到影响。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于1971年3月22日在教科文组织宣读《种族与文化》。

    “在科学方面的努力,不应该只是为了让人类超越自我;也应该让它帮助人类融合”,这是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在1951年《教科文组织信使》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他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与本刊一直密切合作,发表了众多观点。后来,这些观点在他的著作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使他享誉全球。在列维–施特劳斯百岁生日即将来临之际,《教科文组织信使》于2008年6月推出本期专刊,用于纪念这位伟大人物。 
  
        他主张统一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思考方式。他在另一篇文章中曾提到:“早期几何学家和算术家更多的是研究人类,而不是研究物理世界”,比如毕达哥拉斯“曾经潜心研究数字与图形的人类学意义”,又如在中国、印度、殖民前的非洲以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前的美洲的智者们都“为数字本身的道德和意义担忧 ”。 

        这些想法引导他撰写了一篇论文。“人文数学——无论数学家还是社会学家都尚不清楚这个学科将要研究什么内容(将来如何发展)。与之不同的是,社会科学从前尝试为其研究制定严密的框架”,这位结构人类学之父在1954年发表于《社会科学公报》的文章中如此解释。《社会科学公报》为本期专刊提供了不少资料。 

        “我们的各种科学首先是被分离,以便进行单独的深入研究,但是,达到一定深度时,她们会成功汇合。因此,逐渐在客观领域证实了有关人性普遍存在的古老哲学假设”,这是他在1956年的一份文件中的解释。这份文件保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档案室中。尽管缺乏详尽资料,但该档案室对我们完全开放使得本特刊尽可能地内容丰富。

 
列维–施特劳斯从巴西带回来的手镯©
布杭利码头博物馆
 

        关于科学对人类未来发展起的基本作用,尤其是人类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这位独特人物的重要关注点。他与二战后成立的教科文组织保持紧密合作,您将在著名人类学家维克多•斯托维斯基(Wiktor Stoczkowski)的一篇题为《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章中了解这些。 

        列维–施特劳斯撰写了《种族与历史》这部反对种族主义的经典著作。从1950年开始,他就竭力证明若不消除关于各个社会对人类共同遗产中文化贡献不平等的观点,那么反对“种族”不平等的斗争就毫无用处。 

        您将在本专刊中看到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多年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发表的一些文章。他在文章中述说了自己很多的看法:西方忽略了本可以从亚洲吸取的教训;当欧洲用绳索束缚失去理智的人时,所谓的原始民族正用类似于精神分析的方法给这种人进行治疗;夸扣特尔人(阿拉斯加一个民族,既不打猎也不种植)仪式上的佳肴与所谓的文明国家的宴会相差无几;所有的人都会使用语言、制造工具并规范其行为;正因如此,人才成其为人,而并不在于其建造房屋的材料……很多相似的例子支持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成立以来捍卫的诸多论点。      

        但是维克多•斯托维斯基也同样回忆了一起发生在1971年因意见不和导致的“摩擦”,因为它使这位卓越的人类学家与本组织的关系蒙上迷雾。这起“摩擦”是由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在“国际反种族主义年”启动仪式上的演讲引起的。他发言的内容题为《种族与文化》,该文章后来在世界各地发表。 

        在这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中,自37年以来,将首次向大众公布这段演讲的录音。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教科文《信使》2008年第5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列维-施特劳斯与教科文组织
   相关链接
·[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
·[马威 哈正利]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
·[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
·[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潘宝]遗产人类学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
·[周大鸣]三十而立——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与展望 ·[杨庭硕] 论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