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刘爱梅]也谈华夏上古龙崇拜的起源
——与刘宗迪先生商榷
  作者:刘爱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16 | 点击数:16047
 

由此可见,“被华夏先民视为吉祥、奉为神物、乃至标榜为民族象征(图腾)的龙”,最早乃是原始时代初民塑造、崇信的龙,它是龙之“源”;而不是“早期汉语典籍中被崇信的龙”,后者只是龙之“流”,其身上已渗入了后人特别是殷、周士大夫的意识。因之,对上古龙崇拜起源的研究,绝不能按刘先生的“基于文献又回到文献(包括出土文献)”,而必须基于原始社会的资料与后世的文献资料、口头资料、风俗资料等。如果说:“基于文献又回到文献(包括出土文献)”的做法,对于拥有文献的民族的神话的研究是片面的,仅仅用它不可能得出科学的、正确的结论,那么,对于没有文字的民族的神话的研究,则是完全无用的了。刘先生可谓是见“流”不见“源”,颠倒了龙的来龙去脉,怎么可能探究到华夏上古龙崇拜的起源?

二、“早期汉语典籍”中龙的形象是“龙星”?

刘先生“所感兴趣的”,是“早期汉语典籍中被崇信的龙”。令我们遗憾的是,他只采用了“早期汉语典籍”中的少量相关言辞,对“早期汉语典籍”中其他大量有关龙的描述与记载却视而不见。

“早期汉语典籍”所记载、崇信的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龙有几种:

应龙处南极。(《山海经·大荒东经》。《广雅·释鱼》:“应龙,龙有翼也。”)

蛟何为兮水中?(《楚辞·九歌·湘夫人》。王注:“蛟,龙类也。”)

玉渊之中,骊龙蟠焉,颔下有珠也。(《尸子》卷下)

螣蛇无足而飞。(《荀子·劝学》。注引郭璞言:“龙类,能兴云雾而游其中也。”)

龙的形状:甲骨文中一些象形的“龙”字,繁体写做“”、“”,简体写做“”、“”,前者像蜥蜴,后者像马首蛇身。《管子·水地》说龙“被五色而游”。《韩非子·说难》则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

龙的性格:“龙,德正中者也。”(《易·乾传·象》)但人撄龙的逆鳞,“则必杀人”。(《韩非子·说难》)龙有时争斗:“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易·坤卦上六》)“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左传》昭公十九年)“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易·系辞下》)

龙的居处:

龙,水物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水之怪,曰“龙”、“罔象”。(《国语·周语下》)

翼望之山……贶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汉,其中多蛟。(《山海经·中山经》)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劝学》)

由是,水神的住所或称“龙堂”(《楚辞·九歌·河伯》)

龙的功能:

虫知莫如龙。(《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蛟龙,水虫之神者也,欲小则化为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清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管子·形势解》)

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大戴礼·易本命》)

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山海经·大荒北经》)

螣蛇游雾,飞龙乘云。(《慎子·威德》)

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乎阴阳。(《庄子·天运》)

(蛟龙)摇翅奋羽,驰风骋雨,游无穷佤。(《楚辞·远游》)

龙驾兮帝服,聊遨游兮周章。(《楚辞·九歌·云中君》)

麾蛟龙使梁津兮。(《楚辞·离骚》)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宗迪]烛龙考
下一条: ·蒋原伦:电子时代的民俗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
·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龙年说龙“中国龙的文化阐释”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张玲 杜天龙]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鲁南五大调”
·[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杨俊安]文学与民俗的交融:《窦占龙憋宝》中的民俗生活
·[徐进]琅琊祭海节的原真性问题探讨·[徐金龙 韩莹莹]快手短视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媒介传播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
·[秦天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创新传承策略探析·[李瑜恒]龙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案例研究
·[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郎雅娟]图案的比较与阐释
·[郎丽娜 罗康艳]“非遗”语境下隆里花脸龙的传承与发展·[黄晔 余永平]四川省泸州市金龙镇俗语保护与传承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