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杨志新]非遗语境下的回族口头传统保护
  作者:杨志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9-30 | 点击数:6823
 

三、回族口头传统的保护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此时代背景下,回族口头传统的保护需要回族民众、学者、文化工作者、政府的共同努力,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回族口头传统保护工作可以有以下作为。

  (一)围绕以社区为中心的原则展开回族口头传统的保护

  按照UNESCO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围绕以社区为中心的原则展开。UNESCO认定“只有社区最大限度地参与到保护的整个过程中,并在其中发挥主要的作用,非遗保护才能可持续地、有效的开展下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是人,西北回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主体是西北回族民众,“没有民众的自主参与,它便失去了生命之源”(11),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唤起回族民众对口头传统的保护热情,对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尤为重要。

  (二)建立回族口头传统数据库

  运用现代技术对回族口头传统进行数字化存档,是我们保护回族口头传统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由于回族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传说、故事的内容极其丰富。据学者调查,1992年以前,已搜集和整理并发表的回族民间故事已上千,回族民间故事的出版书籍达十几本。回族口头传统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可以运用现代科技对回族口头传统做到分类储存和快速方便的各类信息查询,而且方便学者研究。

  (三)运用现代传播媒介记忆回族口头传统

  “现代传播媒介记忆下的民间文学,为我们采用长时间、多机位的‘跟随’民间文学的记录方式提供了可能,让民间文学还原于过程,还原于生活,让阅读者在民间文学演述活动中获取更多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成为当下民间文学保护的重要方法”。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照相机、摄像机、自媒体等对回族口头传统进行记录,这为回族口头传统的传承和传播提供了时代基础。

  (四)开发创意文化产品

  以回族口头传统文本为基础,开发有意义的动漫作品,以适用于不同年龄群体的需要。对于学龄前儿童,他们还没有接受学校的正规教育,正处于启蒙阶段,回族有关道德内容的民间故事动画片能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也可以将一些回族民间笑话整理编辑成画册,同时一些哲理性民间故事的可以编辑成书籍,供人们闲暇时阅读,体味人生。

  (五)用多维视角加大回族口头传统的研究

  回族口头传统是回族文化的复合体,发挥多种文化功能。也是回族历史记忆、族群认同、道德教化、审美娱乐、社会交往的重要载体。在精神世界和现实社会双重领域,回族口头传统带给回族民众无限的滋养和助推力。对于涉及诸多学科领域的回族口头传统应采用多视野交叉学科的研究方式。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下的伟大智慧。保护回族口头传统,不仅是保护回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根基,也是保护中华民族多样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智慧。

  (本文刊载于《甘肃高师学报》2018年第4期,注释及参考文献详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黄招扬]谚语:传统文化传承的民间载体
下一条: ·[陈进国]顺服与反抗:关于“天子地”故事的文化分析
   相关链接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
·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
·[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
·[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
·[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王威]新媒体语境口头传统的新生性发展
·[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
·[郭翠潇]国际档案理事会RiC档案著录标准对中国口头传统建档语境描述的启示·[祝鹏程]口头传统研究可以为曲艺研究带来什么?
·[王艳]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口头传统研究·[王威]新媒体语境下的口头传统演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