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政策·法律·法规·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律·法规·

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2010)
  作者:文化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4-23 | 点击数:10600
 

  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工作机制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领导,建立由有关政府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机构。要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工作考核目标,并根据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当地特点制定出台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在文化行政部门设立日常工作机构,实施具体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要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纳入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同时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予以资助,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投入。

  (三)建立专家咨询机制。要成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专家咨询机构,充分发挥专家的工作指导、咨询、参谋作用,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理论研究,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保护区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广泛调动有关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

  (五)加强指导检查。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把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文化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要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绩突出的地区,给予表彰奖励。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文化部网站 2017-04-17 17:36:52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文化部:《艺术发展、文化产业、公共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专项权力和责任清单(试行)》公布
下一条: ·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
   相关链接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
·[意娜]数实融合时代的非遗保护与传播·[任正]游戏、意象与遗产:竹马文化的多维透视
·[李佳霓]国家级民俗类非遗文化生态研究·[李子贤]韩国济州岛传承的活形态神话|
·[李晓松]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研究·[赵迎芳]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马翠翠]文化生态视野下窦犨信仰与水利习俗研究·[王明月]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林继富]家园重建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研究
·[宋俊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保护的中国探索·[刘永红 郝苏民]洮岷花儿歌手文化生态调查报告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解读·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甄亮 甄业]秦地文化生态与秦腔习俗
·[关溪莹]广东省潮汕地区“出花园”成年习俗的文化生态研究·[赵艳喜]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公共性及其发展方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