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郭建勋]口传、记忆与书写:对民间信仰流变过程的又一解释
——以四川泸定岚安乡的哑吧灯为例
  作者:郭建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5-17 | 点击数:6734
 

  贡嘎山的山形对着岚安。每年冬季不下雪,我们就跳三天哑吧灯。先要敬神,解雩(33),接着有四个连贯的节目,第一是敬酒。要敬这么几家,前面高家,高大爷阿仆,余大爷阿仆,王大爷阿仆。一来请呷北,二来请脚乌。端起一杯酒,张老汉阿仆,邛桶,不吃,麻邛麻邛,就开始说藏话,就跳过去跳过来,大家开始开玩笑。第二是打鹿子。酒敬了,就打鹿子,跳“吼仆”,“吼木”,打“沙哇”。上山就见到鹿子,就撵鹿子,一箭就把鹿子射倒,杜西格木和阿仆就很高兴,说打到一个好鹿子,又有鹿茸。两个都醉了,跳个团团转,边跳边说“沙哇拉得醉,阿脱落得醉,呀麻脱得醉,呀麻要醉,义起义手也”(笔者注:按其口述,用汉字记音)。

  第三是神仙出场。鹿子打到后,原演“吼仆”的人,要穿上厚衣裳坐在那扮演神仙,“娄木格仆(你这个牛老汉),你打死我的神鹿,神鹿在高山上,它又没有下来踏坏你的庄稼,吃坏你的粮食,没吃过你的菜园子,没吃过你缸里的水,你为啥要打死我的鹿子!”他(格仆)就说,“卡着卡着,(笔者注:藏语“谢谢”之意)就是劳慰劳慰的意思,我做错了,现在我就道歉,一不杀生,二不害命,三不杀死蛇虫蚂蚁,四尊敬西天佛祖,多念嘛呢,悔过自新。”我(格仆)当着面就把他的弓箭和刀就扔下岩了,开始跳嘛呢,后来悔改学好了,追随佛祖去了。

  最后是“吼仆”上场,三个小伙子跳了,开始跳三步、五步、七步,动作和做庄稼、挖地一样的,最后就是撑起腰,好像在看今年的生产。“吼木”就是姑娘,出来要点豆,撒菜籽。

  九仙神灯,以前是脚乌、乌泥岗、昂州这三个地头都有这样的演员。今年如果在这(笔者注:昂州)演,明年就在脚乌演,后年就在乌泥岗演。(34)

  高的讲述,对哑吧灯来历、过程再到表演都作了介绍,其讲述的主要内容与仲馥在1935年的记载基本一致。高的讲述,除了在细节上补充文献记载外,也有个人创造的成分。同时他也透露出哑吧灯功能的变化,从专门的敬神求雪仪式到岚安每年由高、王、余等大姓富人举办的兼有娱乐性质、接近民众日常生活的仪式。这种神人相娱的特点,也是民间信仰能长盛不衰,生活于民间的重要特征。

  (二)哑吧灯的表演过程

  1、演出前后:2005年3月17日,泸定县民间文化普查小组一行4人,来到岚安乡,对岚安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普查。3月17日晚,经该乡文化站黄站长的介绍,普查组拟在第二天对岚安乡的锅庄、哑吧灯、刺绣、剪纸进行调查。十七日晚,按照事先确定的名单,文化站通知了第二天参加表演的人员。直到第二天中午十二点二十分,部分演员们才陆续到达乡文化站。因为组织者与庙里主事的关系,锣鼓和表演的道具又属于将军庙“家具”,这些装备迟迟没有借到。哑吧灯需要九个人来演出,尽管每位演员演出后会得到20元报酬,但由于正值春耕播种洋芋的关键时期,实际演出中只来了七位演员,其中三位曾表演过哑吧灯,其余人员没有正式演出过哑吧灯,都是临时找来,演出之前高世栋花了相当的时间进行教授和排练。

  表演地点在岚安乡文化站前那块约200平米的坝子上。表演者分节表演,调查小组分节录像的办法完成哑吧灯的调查。在准备道具时,“格木”的背上要挎着写有“唵嘛呢叭咪吽”的牌子,最初没有人能写出六个字,当时举办者就不用这个牌子,但表演者一再要求,必须要有这个牌子才能参加表演,(这与仲馥的文中所记一样,人们举行哑吧灯是非常慎重的)调查人员才勉强写了出来。(35)在哑吧灯表演开始时,“格仆”要念一段类似请神的“藏语经文”,因表演都不会念用汉语记音的经文,实际表演中就只好省去这一部分。在整个哑吧灯的表演中,都有大量的藏语对白,但到今天,已无人能准确说出其意思。

  2、演出过程:“格仆”头戴白色仿毛面具,舞动木质的大弓,上面用粉红的布条系于一端,代表弓弦。身挎入鞘之刀最先出场,按三步的鼓点舞动一周,双脚后跟往后翻,快步出场。“格木”接着脚跟挨地,身上挎着写有六字真言牌子,手舞粉带作的鞭子出场,然后两人临时编造出对白。接着是整个表演队伍出场,舞者双手向上挥动,双脚左右旋转前行,舞者按鼓点节奏进行,有三、五、七步鼓点,队伍逆时针方向行进一周后停止。“沙哇”出场,头戴鹿头面具,手里各握有一小棍,一端用红布包着头,欢快地出场,这时“格仆”出场开始猎杀“沙哇”,然后“格木”入场,两人进行一番生活化的对话后,“吼仆”入场,扮成神仙,进行对话,细说鹿是与大家和谐共处的,并劝“格仆”不能杀生。接着“格木”带领“吼仆”出场,进行表演,动作幅度较大,意在宣扬佛法,教化“格仆”。最后“格木”放下所有道具,带领“吼木”上场,做出播种撒种的动作。表演就此结束,没有文献中记载的全体最后出场的情节。

  四、小结

  (一)哑吧灯体现的文化多元性:

  从哑吧灯的表演情况,在手、脚及队形的变化上与苯教舞蹈的规定十分相似。“苯教的祀神舞蹈,就是参加跳神的僧众在跑跳步中,双手必须在头顶横摆;双脚只能左右旋转。至于整个舞蹈队形的变化,必须以反时针方向进行”。(36)

  哑吧灯深受藏族傩戏《猎人贡布多吉》(37)的影响,《猎人贡布多吉》传播到川康的汉藏交界地区的泸定岚安后,与本土信仰结合,演化为一个“米那羌姆”(俗人跳神),具有了神人相娱的功能。

  哑吧灯,当地人称九仙神灯。这里将祀神舞蹈中的九个角色都称为“仙”,这是汉族民间道教信仰对它的改造,并用一个类于汉族的“龙灯”、“花灯”来命名,体现了与汉文化的交流。岚安东部与宝兴、天全接壤,这里深受芦山花灯的影响。四川远在汉代,其雅安一带,巫风盛行,芦山汉碑《樊敏碑》记载,“季世不祥,米巫凶虐,续蠢青羌,奸狡并起,陷附者众。”。(38)有傩戏色彩的庆坛与芦山花灯常同台演出,有“一折坛,一折灯”的说法。而岚安的将军庙,就要请天全的端公来庆坛,现在将军庙里尚有庆坛时端公提的诗,这有将该地花灯样式带到岚安的可能。由于花灯与原来的跳神在功能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久而久之,就用汉族花灯的形式,来表现藏族寺院里只表情态,并无歌白,随鼓钹莽号之抑场,以为进退的“跳神”仪式,(39)杂糅出一个新的名称“哑吧灯”。

  因此,哑吧灯体现了民间原始祭祀与正式宗教祭祀的结合、苯教祭祀与藏传佛教祭祀的结合和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

  (二)哑吧灯流变过程的思考:

  新中国成立后,民间信仰几乎与“封建迷信”划上等号。当地求雨和求雪的民间仪式,被“打海子”等科学之举所取代。而历次运动更让哑吧灯彻底退出了当地人的精神生活,使得在一代人的记忆里,再也没有了它的踪影。改革开放后,国家纠正了过左的政策,对民间信仰采取了较为宽松的管理,哑吧灯又在民间有了复兴之势。

  文献里哑吧灯的角色名称,在实际表演的哑吧灯里发生了变化。“吼仆”、“吼木”按岚安过去称呼人的习惯,有时又在后面加上“子”,变成“吼仆子”、“吼木子”,其余名称,有的是增加了字数,如“格木”变成了“杜西格木”,有的角色名称则完全被另外一个新的名称所替代,如“格仆”变成了“人扎周西”或“阿仆”。

  而在仲馥文章和李亦人书中记载的“吵哇”,可能有误。哑吧灯五个角色名称都还能在今天当地得到证实,“沙哇”名称保留最全,现在对鹿均称为“沙哇”(40)。文献里出现“吵哇”的原因可能是,文献中的角色名称,均用汉语记藏语音,而汉字“吵”与“沙”,在字形上易混淆,故在书写中或是在印刷排版中,将“沙”误记为“吵”,(41)因而文献中的“吵”当改为“沙”字。

  而现在哑吧灯的“杜西格木”和“人扎周西”或“阿仆”名称,则是传承人对角色名称的记忆偏差造成的。实际这两个角色名称,在过去的岚安哑吧灯里,仍是文献中记载的“格仆”、“格木”,这也可以从另一次田野调查中得到证实。(42)在高世栋所讲的那段话里,实际也有些反映,他将大爷称为“阿仆”,而在对白中,明确地出现了“娄木格仆”(你这个牛老汉)的话。在教授将军庙里的信众跳哑吧灯时,他称其为“人扎周西”,而到本次表演时,他用了另一个名称“阿仆”。经过哑吧灯的多次表演后,新创的名称“人扎周西”已被当地人所接受,而原来的名称已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赵昱】

上一条: ·[邓启耀 熊迅]卫星和互联网情境下的神话学讨论
下一条: ·[张小军] 驯鬼年代:鬼与节的文化生态学思考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龙年说龙“中国龙的文化阐释”·《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