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神话比较揭示人类拥有共同的根
——访哈佛大学南亚系教授迈克尔·威策尔
  作者:张梅 杨汨 迈克尔·威策尔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2-27 | 点击数:4221
 

  威策尔: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说到研究,我们必须依靠中国早期成文的传统神话,如《山海经》,以及很多当地不同少数民族口述的传统神话。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孔子和他的早期弟子持有一种反神话的立场。他们认为,古神话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最早期人类演员所上演的民间故事,古希腊神话作家犹希迈罗斯也持相似的观点。

  事实上,最早期的几位皇帝与神话之间的联系就在于,他们更像是某种文化英雄(造物主或智者),他们治理洪水,或是“发明”养蚕缫丝术。这同古罗马最早期的几个国王的“历史”有异曲同工之妙,后者的功绩,例如建立罗马、移民新“镇”等,使他们成为文化英雄——这和中国最早的皇帝们十分类似。

  这种早期罗马和中国神话的“历史化”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创世神话大相径庭,在那些地方,贵族和国王在神话中出现的时间晚了许多(例如埃及的法老或古希腊的国王的出现要比创世和原始大洪水晚得多)。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接触到的早期中国文献的选材。正如上文提到的,只有少数古老神话安然度过了儒家思想的过滤。此外,很大一部分非汉族神话被融合吸收,这使得我们了解最早期的中国神话变得更加困难。例如,著名的盘古神话应该是流传于早期中国南部的民族中(这些民族到如今繁衍为苗族、瑶族、白族、彝族等)。甚至它与早期的印度及其他地区神话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而言之,我们首先需要重构中国不同地区之间早期的神话,之后通过比较,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文明,以及不同民族是如何作出不同贡献、促成其发展的。事实上,尽管现在有大量的有关早期中国神话的书籍,但我们仍然需要有一个详细而系统的历史比较。这种比较最好是研究这些神话的最初形式,无论这些形式是古汉语还是其他语言文字。在最近重构的早期印欧语系神话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比较工作的成效,它清晰地揭示出:古希腊神话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近东神话特性的影响,正如我们所认为的那样。

  神话中的中华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看待神话故事中体现出来的中华文化观念?

  威策尔:一些中国古老的神话被认为是来自南方(例如盘古),它们会反映原初的不同观念,例如关于世界、神灵和人类的起源,所以这不仅仅只有一个答案。每一个神话都必须先单独研究,然后必须再调查它与外在神话的关系(也可能是没有关系)以及与中国境内各民族的相互影响。表面上看,中国神话与北亚神话和东南亚神话之间有许多联结。可是,如果中国神话按照以下方式来算,即:在过去2000年左右、以书面形式流传下来的那些,我们应该能找到对这个组合神话的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早期儒家持反神话(Anti-Myth)的态度,或者尽管他们发起了神话历史化的运动(Euhemerization,攸赫麦鲁斯运动,将诸神解释为历史上的人),一些神话已经成为“创始神话”——比如关于早期的皇帝(类似于早期罗马历史上的国王)的神话。两者(中国早期皇帝和罗马国王)都建立了当地的人类社会形式,甚至机智地发明了早期的工具和技术。这为中国文化、宗教、社会关系,甚至国家观奠定了强大的共同基础。这一基础一直持续到现代。

  《中国社会科学报》:通过您的神话学研究,您觉得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有何异同?

  威策尔:如果我们将西方文明定义为欧洲文明以及它的分支美洲文明、澳洲文明等,我们就可以比较其典型特征,正如它们现在与现代中国文明一起出现。虽然宗教过去曾在这两个地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继续发挥作用——特别是在美洲地区,但是西方文明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奠基于古希腊罗马文化特质与中世纪基督教的历史融合,以及来自一些早期文化(例如日耳曼、斯拉夫等)的重要影响,人们甚至依旧可以清晰看到它们在当今欧洲绝大多数世俗传统中的踪迹。同样,在中华文明中,我们也看到了古代儒家、道家和佛教传统的融合,以及来自早期非汉民族传统的影响和混合。

  比较两个现代文明,我们可以看到非宗教的显著影响和基于人文主义的传统,例如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国儒家学说的传播。而与其他一些传统(例如印度文明)相比,这种“以人为本”的方法很明显是一致的。然而,在这两个地区,由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压力,我们也看到一个显著的趋势,人们倾向于去一些传统宗教与邪教中寻求“安全感”。当然在两种文明之间也有相当大的差异,例如:在中国,传统价值的重点是放在家庭,欧美的重点却越来越多地放在小型核心家庭(或者单身人士)上,或者走得更远些,个体之间日益疏离,导致代与代之间无法密切联系与合作,年轻人与日益增加的老一辈人的隔离——类似的现象也开始出现在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

  《中国社会科学报》:从神话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您觉得当前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文化要想“走出去”并融入世界文明,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威策尔:对一个局外人和非专业的中国文化专家来说,这无疑是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但是我可以提出一些建议。我们看到,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人们(尤其是家长)显然觉得有必要让那些受到溺爱的独生子女,树立起某种意义上的社会责任感。显而易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所有这些文化规范,可以给人提供在世俗环境中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一些人认为这可以借由回归佛教实现,因为佛教在中国有2000年的历史和区域发展,它也能提供与中国传统文化同样古老的连接方式。

  在我们这个越来越相互依存、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文化交流不应该停滞不前。相反,在学校尤其是大学教授不同语言让学生了解世界其他主要(或次要)文明的特征十分必要。许多文化都有“近视眼”:印度曾认为自己是神话世界的“中心国”,这非常类似于古代中国。直到几十年前欧洲也这样认为,美国这个排外主义视角下的“上帝的国度”仍在继续这一趋势。

  同时,中国应该继续坚持对外推广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就像现在已经在做的一样。有些已经初见成效,因为一些国家的学校里已经开始教汉语。这些做法应该得到支持,还应该支持更多的学生双向交换和交流。中国文字的书写性质无疑构成了一个主要障碍,怎样教汉语,需要开拓有创意的新方式。对于我们人类这样的视觉动物,可以通过电视和电影的方式。事实上,有五花八门的方式可以吸引社会各界的眼球,正如瑜伽为印度所作出的贡献一样,在日益注重健康养生的西方社会,认真严肃的传统中医教学和行医也有可能成为另一个切入点。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02月16日
【本文责编:敏之】

上一条: ·杜德桥与汉学结缘的多彩人生
下一条: ·民间文艺学家刘锡诚专访:整体研究与建构中国特色民间文艺学
   相关链接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
·[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
·[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
·[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
·[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
·[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
·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王均霞]权宜性的接纳与根本性的排斥:田螺姑娘故事中的父权制性别观念再生产
·[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
·[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