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邹农俭]跨学科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然选择
  作者:邹农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2-24 | 点击数:4937
 

  3.过分强调学科建设,忽略问题本身的科学研究

  学科是知识分门别类的结果,是科学知识发展的历史产物,同时也是当代科学知识保存和发展的单元。毋庸讳言,我国高校的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设立,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都是严格按照学科目录(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进行的,都是以学科为规范的,这种做法不是没有道理。高校的单学科建设是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两者密不可分。但是现代高校教育体制过于重视和强调学科性质,甚至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强化这种学科性质,没有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就要想方设法去争取,有了这些点就拼命去保“点”,一切资源又都是以这些“点”来配置的,用多少经费、有多少人员编制等等影响事业进行的重要资源都是围绕着学科来进行配置的。过多地关注学科“符号”而忽略了对主题本身的探究。

  科学的要义在于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从而揭示事物的真正本质,而学科规范往往把科学研究限制在某个框架之内,对科学的发展形成了阻碍,导致了科学和学科之间的矛盾。在这一矛盾运动中,科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应该居于主导的地位,而学科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应该居于服从的地位。但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学科建设,它们往往是在已有的学科体系内转圈子,或者重述前人已经做过的工作。这种情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语言学、历史学中都是屡见不鲜。⑤也就是说过多关注学科,而忽略了科研本身。

  科学研究无非有学科导向和问题导向两种基本价值趋向,但现在学科导向显然强化过头了,问题导向有所忽略,这非常不利于对主题的真正揭示。只有以问题为出发点和目标的研究才有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只有能够解决人类思维提出的新问题的研究成果,只有能够回应时代提出的重大命题的研究成果,才是有价值的创新之作,才能体现社会科学研究的真正价值和学科建设的实在意义。

  三、跨学科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然选择

  严格来说社会科学诞生于19世纪,最初是一种区别于自然科学的所有学问的总称。之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相继独立,开始了社会科学领域中各个学科划地为牢的分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的存在形态和运行机制都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作用下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各种社会现象也越来越呈现出复杂性、相互依存性的特征。这样,无论哪种单一学科,仅仅依靠其学科自身的内在逻辑,去揭示社会现实,都有其严重的局限性,往往无形中拉大了研究成果与社会现实的距离,无法全面准确地揭示社会事实的本质。所以,日益复杂的现实问题必须要求学科的重新整合,开展必要的跨学科研究。在现时代,从某一学科出发研究问题已经成为常识、习惯的情况下,而且这种惯性已经非常强大了,跨学科研究反倒是个问题了,进行跨学科研究反而面临很多困难。而要促使跨学科研究的有效展开,必须建立跨学科研究的实现机制。

  1.确立主题为主的研究方法论

  由于传统单一培养模式和学科壁垒的限制,目前我国大多数研究者都倾向于采用在本学科内部对社会现实做出解释的“小而全”模式。正如上文所述,这种以学科为中心寻找合适的主题的方式在现代性和形而上学的遮蔽下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异化成为一种手段和目的的倒置。因此,社会科学应当重新回到研究的主题上,采用恰当的方法论去认识主题存在的社会现实并发现其运行规律。事实上,主题本身的复杂性和整体性的特性决定了对其进行解释的方法论几乎不会是单学科性质的,更多的是综合性的、跨学科性质的。这种跨学科研究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以两个以上学科门类的理论资源为依托展开对同一主题的合作研究,二是不仅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互补,还发生了学科之间相互的融合与渗透,尤其是在方法论层次上的互相借鉴和综合。总之,应当根据研究主题本身来选择方法论,属于单一学科范畴内的问题,单一学科的研究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属于综合性、多学科范畴内的研究主题,则必须采取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凡是综合形态存在的题目如果只从某单一学科去进行研究,得到的结论必然是片面的。

  2.建立主题为主的科研机制

  即使是在最发达的国家,跨学科研究的进展无论是与解决现实问题对它提出的强烈而迫切的要求而言,还是与它自身蕴藏着的学术张力而言,都是显著滞后的。⑥这种状况的出现除了人们对于跨学科研究的意识不足和可采用的方法系统缺失的原因之外,还有体制、投入、评估机制等外部原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回归主题为主,采用跨学科视角对主题进行研究的同时,还要注重建立跨学科研究的相应科研机制。

  (1)建立跨学科研究基地

  目前依托大学的研究基地和许多研究所,大多数学科融合不够多,研究领域不够宽,规模不够大。这些研究机构几乎都是按院系或独立的科研机构进行管理,使硬件资源镶嵌在院系或科研机构里,其共享与融合很难得到组织支撑。⑦大部分科研机构遇到申报课题时突击做材料,做材料时到处去凑,待研究基地获准了,钱要到了,如何真正开展科研活动又是另外一回事情。再到要来检查时,又到处拼凑材料,应付了事。这种科研机构完成设计的任务是可以的,但真正要开展跨学科研究,真正要出创新性的成果就很难做到了。因此,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学术机构应该跳出系和学院的框框来组建,跨学科研究的目的要求这种机构不同于单学科研究的组织方式。一方面,聘用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并且这些研究人员要对跨学科研究主题具有高度的兴趣,还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此同时,具有多个学科背景的学术通才当然也是跨学科研究机构不可多得的资源。另一方面,传统的科层制领导方式和学术权威的影响在单学科研究中能够保证研究的进度和深度,但是跨学科研究中各个学科之间平等地合作要求排除某门单一学科对于整个跨学科研究主题的过度干预,这样,跨学科研究机构还要在组织结构和学术研究的领导方式上寻求突破,在不同学科之间起以协调为主的研究平台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所以应当建立真正以“问题”为主的研究基地,构造多学科、跨学科研究的平台,这类科研机构起着承载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研究的作用,课题面向社会招标,人员能进能出,多个学科在这里交叉、融合、碰撞,才能不断出新的研究成果。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敏之】

上一条: ·[高小康]空间重构与集体记忆的再生:都市中的乡土记忆
下一条: ·[赵学清 孙鸿亮]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民俗语言研究方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