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杜佩红]民族、女性与商业
——————社会史视角下的旗袍流行
  作者:杜佩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9-22 | 点击数:9798
 

  二、旗袍何以成为时尚

  上面我们看到,旗袍经过民初的冷冻,先是上海妓女的出奇制胜,后是进步女学生的革命鼓吹,终于流行全国。而它之所以能成为官方正装、民族典范,除了这些风潮女性的引领,当然还有一些更为深层的原因。

  (一)适宜现代女性

  首先来说,旗袍在各类传统女性服饰中,相对来说最适合现代女性的生活方式。

  旗人妇女早先生活在关外,上马打猎取食、下马操劳家务,外出劳作比汉族妇女多得多,所以旗袍初时“既大且宽,足以御寒也便于上马驰纵”[28]。而入关后旗人妇女的活动自由比起汉族妇女仍大得多[29],旗袍正与旗人女子这种生活方式相适应,所以比汉族女服更适合现代女性的外出与工作。在二十年代旗袍被推重的原因之一也是它活动便利、适合妇女工作。[30]而且旗人妇女不缠足,所以旗袍比汉装更适宜天足。[31]清代旗人女子一袭旗袍,下面配着花盆底鞋,走起路来袅袅婷婷;而汉族妇女的上衣下裳则更适合弓鞋。所以民国以后,旗袍也就更容易与现代女性的天足相搭配,尤其是等到海外的高跟鞋传入中国,与花盆底搭配多年的旗袍正好和高跟鞋一拍即合。再加上旗袍与男性长袍相似,穿上旗袍你远远看去有时分不清到底是男是女[32],这正适应了二十年代一部分人对女性解放的理解——以仿效男性来追求男女平等。[33]按张爱玲在《更衣记》中的说法,“五族共和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满清’,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她们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可是四周的实际情形与理想相差太远了,羞愤之下,她们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34]。这一说法虽然有些偏激,但也部分道出旗袍为进步女性所推崇的原因。

  除了旗袍本身款式恰好在某些方面适应现代女性需要外,旗袍得以在民国流行,也是由于其从清代以来经过了不断地演变完善。张爱玲说:“在‘满清’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一代又一代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而不觉得厌烦。”[35]其实这并不准确。旗袍在清代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吸收了很多汉族服饰元素。虽然清前期清廷严禁满族及蒙古族妇女仿效汉族装束,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满族女性对汉族装束的仿效。旗袍在入关之前样式和结构较为简单,基本款式为圆领、大襟、窄袖、带纽扣、四面开衩、束腰带。但到清中期后,由于生活习惯的变化及汉族妇女服饰的影响,旗袍袖口由紧窄变为宽松[36],四面开衩变为两面开衩或不开衩,圆领口或带有较低的立领变为较高的立领,用色上由原来的色调自然淡雅变为讲求花色搭配、色彩光亮,装饰上由纹饰简洁变为纹样繁杂。[37]旗袍日益完善,变得越来越精美,能搭配各种衣饰。[38]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这正是旗袍在民国后能为汉族妇女接受的基础。[39]实际上,在晚清时,曾有一段时间,汉族妇女也开始流行穿旗装,只是由于辛亥革命的发生才被打断。[40]

  而在民国之后,精明的商家们为了吸引顾客,竞相改良样式、变化风格,在剪裁中加入了很多西式元素。[41]旗袍在流行初期一般是与马甲相配穿着,传统味道还很足,之后经过不断得改良,旗袍变得越来越有现代气息,极能凸显女性身体的美感。旗女之袍不显露形体,宽大平直,内着长裤;而民国旗袍则开省收腰,内穿短裤或三角裤,着丝袜,开衩处露腿,着力凸显女性的身体美。[42]按照1928年《国货评论》上一位作者的说法,“初时的旗袍‘委实不很高明’,只是一股笨气,因为不开叉,因此下边异常阔大,袖子承袭大袖,腰身不小,只有棉的一种。后来单的、夹的和冬季的皮的就跟着出来了。由于以前搁置的短衣服很可惜,于是旗袍马甲流行开来,后来在上海女子的变化下,旗袍由呆板到轻俏,注重曲线美,后又把旗袍改短,袖子也缩小伸长,略近欧化。后来又实行两边开衩”[43]。旗袍由此成为美丽窈窕的代表。在民国时的小说里,作家描写男子想象他的梦中佳偶时,往往会写道,“她是如何的可爱!我虽不曾认识她的面孔便知道了。她是又标致,又温柔,又美丽……她必是穿着淡紫色的旗袍……”[44]

  除了新潮美观外,经过商家不断更新材料、丰富样式,旗袍变得适用面越来越广。早期的旗袍主要是在秋冬天寒之时方穿,而后来经过改良,则变得夏天也能穿。在冬天,穿旗袍比穿袄子暖和[45],而且比穿袄子轻便,显得“雍容华贵、举止大方”[46]。而到夏天,一袭丝织的单旗袍,即使很热的天也能觉得凉爽,并且手臂、大腿这些该显露的地方都能露得恰到好处,尽显女性身姿[47],走起路来“轻盈飘拂,婀娜多姿”[48]。不仅冬夏皆宜,亦且老少咸可、适合各种身材。穿上旗袍,矮小的人看上去不觉矮小,个子高的能烘托出身材的颀长。而对于不长不短不胖不瘦的身材,则更如风摆荷叶,让“走路时很有一种无可形容的姿势”[49]。所以不管是上了年纪的妇女、还是十几岁的小姑娘,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旗袍。[50]

  总之,旗袍自身有许多固有优势,而且能适应现代潮流,不断吸收新审美元素,从而能引领时尚。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宋靖野]从仪式理论到社会理论:过渡礼仪的概念系谱
下一条: ·[杨津涛]圣诞节在中国的百年命运浮沉
   相关链接
·[符腾]浅谈海南女性与旗袍文化的传承之我见·[周星]中山装·旗袍·新唐装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