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梁昭]和美国民俗学家马克·本德尔教授一起看《百鸟朝凤》
  作者:梁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5-18 | 点击数:5731
 

  在这场“眼光向下”的潮流里,《百鸟朝凤》也试图表现对民间传统乐俗、礼俗的敬意:“唢呐离口不离手”的教训、“传声”仪式的隆重,对作为掌握地方话语权的唢呐匠人的刻画,等等。

  但恰恰就在唢呐声音的表现上,电影的处理方式令我们不敢苟同:每一次在情节发展的高潮处,唢呐的旋律才吹出两段,西式弦乐乐队的配乐就压过了唢呐声。无论是焦师傅“吹给自己听”的“醉乐”,还是“百鸟朝凤”,观众都没能尽兴地听完。本德尔教授很疑惑:“这是不是为了表现中西文化的矛盾?”但比我们晚看一天的一位民族音乐学学者说,这是中国电影配乐的套路,这种方式没有很好地表现出它要赞美的唢呐声;而在中国电影中,张艺谋是把音乐演绎得不错的一位导演。确实,张艺谋电影里的唢呐声,给我的印象更深刻。

  传统与现代

  传统中好的方面无法与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相抗衡,这也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本德尔说:是的,美国有些地方也是一样。

  对影片的叙事结构,有人评价“小说比电影好看”,有人认为“很平淡”、“很单薄”。故事的张力在于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冲突,这是时下讲述乡村故事的流行模式。对此,本德尔教授的评价是:“故事情节的每一步发展,我几乎都能猜出来。”

  那么,“美国的大众文化在讲述类似的故事时,最近有没有比较新颖的讲法呢?”我问。

  本德尔教授想了想:“没有。好莱坞叙事的套路都是差不多的。像美国的西部影片,如《与狼共舞》,讲印第安人的故事这一类,都是白人去到印第安人那里(充当拯救者)。为什么没有印第安人来到白人那里呢?”

  

▲《荒野猎人》海报

  罗安平说:“今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荒野猎人》,讲的也是白人到西部的故事。说到这里,我觉得很不可思议的是,最后这个受伤严重的白人在冰天雪地醒来,竟然还能活下来。这可能吗?”“为什么不可能?这是真事。”本德尔说:“而且美国人最喜欢看这种故事:冒险的、勇敢的。”叙述的符码反映了大众的心理,且难以改变。

  影片在讲述地方传统时,表现了一些精彩的细节。比如焦师傅传授技艺的方法,传统师徒的关系。本德尔教授提到一个情节:师徒三人在树林里倾听和模仿鸟叫。他认为这体现了传统社会里人与自然的关系。《百鸟朝凤》这个曲子最有趣的地方在于用唢呐声模拟了七八种鸟的叫声。这种从自然中取材、与自然相激发的艺术表现方法,显然也是正在消逝的生活。以唢呐技艺为表征,电影叹息的是这一整套生活方式、人与自然的关系全部受到了侵犯和破坏。

  不过,破坏之后呢?本德尔教授追问我们:“它给出了答案吗?”罗安平说,影片最后,死去的焦师傅的幻影离去的时候,仍然保持着很昂扬的姿态,这说明影片的基调也不是完全的无奈;影片还是有所肯定——老一辈艺人所代表的价值观和道德感,仍然在某些个体的身上得到了传承。而传统中好的方面无法与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相抗衡,这也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本德尔说:是的,美国有些地方也是一样。

  谈到这里,夜已经深了。《百鸟朝凤》是部好电影吗?这可能见仁见智。本德尔教授认为,它至少让很多人以后见到唢呐的时候,会产生一点兴趣和敬畏。而我觉得,它使我们有个机缘坐在一起讨论上述话题,也是善莫大焉。

  作者简介:梁昭,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学人类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原载于:《艺城志》2016年5月18日)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陈艳】

上一条: ·戏曲艺术,传技艺更要传精神
下一条: ·[萧放]避免民俗文化过度消费
   相关链接
·[李雨露 沈昕]乡风文明建设背景下非遗文化场域空间生产的实践研究·[顾康顺]用乐成俗:苏北乡村唢呐班民间仪式用乐的行为逻辑
·[丁庆旦]断裂的传统与现代性自救·[郑杰修]活态与衍创:大竹竹唢呐艺术的非遗传承凝视
·[金丹妮]农村葬礼中的低俗化现象研究·[赵树冈]革命、传统与现代性:西方人类学中国研究的向度
·乌丙安:传统与现代应该“血肉相连”·法国手工艺专家Marie:中国手工艺欲实现跨越性发展,需将传统与现代融合
·乌丙安:传统与现代并非对立·传统与现代:正在相融中
·[刘德龙]坚守与变通·[笔谈]春节习俗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变异与保护
·[谢东莉]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黎族婚俗变迁的文化人类学考察·[彭兆荣 郑向春]遗产与旅游:传统与现代的并置与背离
·传统与现代齐飞 传承共先行一色·[柯杨]陇东民间艺术:在传统与现代间行进
·座谈:民俗是传承的,也是与时俱进的·变还是不变 元宵节在传统和时尚之间变迁
·台湾元宵节: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不眠夜·叶春生:春节──传统与现代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