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王逍]文化透镜下的畲族历史
  作者:王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5-14 | 点击数:6065
 

四.余论

  综上所述,在封建的华夷秩序下和大汉族主义文化氛围中,畲族历史上经济的弱势、政治的异类、文化的边缘这三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虽然这些具体的历史特征在新体制下已成为历史,但是由历史传统模塑的民族心里和文化惯习仍传承于当代社会,梳理畲族历史文化线条,有助于畲族传统文化的扬弃和文化与经济的互动。

  文化透镜下的畲族历史有必要辨证地看待:既应该正视畲族历史上长期的边缘化处境以及由各种主客观因素催化出的族群封闭心里,它不利于人力资源的积聚和新观念、新技术的借鉴,尤其是长期囿于亲缘、血缘的强关系社会网络中,导致畲民社会资本的匮乏和经济转型助力的单薄。然而也应看到:畲族历经千年民族大迁徙却能在极为艰难险恶的条件下生生不息,这表明其深层文化结构中蕴涵着极强的民族内聚力和顽强的生命力,这是转型期尤为值得挖掘和弘扬的民族潜质。

  不能忽略畲族由于历史上长期的边缘化遭遇和以山为基、以农为本的人文生态,因而其浓郁的农本意识里渗透着对商品经济的隔膜与疏离;豁达、洒脱的民族气质中同时也蕴含着与现代性相抵牾的乐天知命的散淡乏为。但是,若通过畲族主体的文化自觉再辅之各种社会力量的介入,就势必能逐渐消弭其历史惯习中的文化惰性,发扬并光大其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挖掘出丰厚的山地农耕文化积淀,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整合。例如粤东、闽东、浙南部分畲区对传统茶文化技术的复兴与光大或民俗文化的再生产,在经济转型中已初显端倪,湘、赣、黔等畲区亦可寻找自己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

注释于参考文献:

  [1] (明) 谢肇淛 .太姆山志,卷中,游太姆山记 [ Z ] .福州慕园书屋,嘉庆五年重刊本.

  [2] (清)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第16册,福建,防闽山寇议 [ Z ] .广雅书局,光绪二十六年刊本.

  [3] (清)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第27册,广东上,博罗县志 [ Z ] .广雅书局,光绪二十六年刊本.

  [4]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卷37,见明新堂藏版 [ Z ] .嘉庆五年重刊本.

  [5] (清) 吴震方 .岭南杂志,卷5,见明新堂藏版 [ Z ] .嘉庆五年重刊本.

  [6] [22] (清) 范绍质 .瑶民纪略,见李绂.汀洲府志,卷41,艺文记 [ Z ] .同治六年重刊本.

  [7] [8] (清) 杨 澜.临汀会考,卷3,风俗考•畲民附 [ Z ] .光绪四年刊本.

  [9] [10] (清)周 杰.景宁县志,卷6,武备•兵制和保长 [ Z ] .同治十一年刊本.

  [11][13] [37] (清)江远清、江远涵.建阳县志,卷2,舆地志•附畲民风俗 [ Z ] .道光十二年刊本.

  [12] 雷先根.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志[ M ] .景宁民族事务委员内部发行,1991.

  [14] (清) 王士鈖.云和县志,卷15,风俗门•畲民 [ Z ] .同治三年刊本.

  [15] 胡先啸.浙江温州处州间土民畲客述略,科学 [ J ]. 1923,第7卷, 第3期.

  [16] (清)黄联玉.贵溪县志,卷14,杂类轶事 [ Z ] .同治十年刊本.

  [17] [21] [23] [33] (清)周荣椿.处州府志,卷30,艺文志•诗篇 [ Z ] .光绪三年重修本.

  [18] (清)张景祈.福安县志,卷7,物产 [ Z ] .光绪十年刊本.

  [19] 沈作乾.畲民调查记,东方杂志 [ J ].1924, 第21卷,第7号.

  [20] (德)史图博 、 李化民.浙江景宁敕木山畲民调查记 [ M ] .武汉:中南民族学院重印,1984.

  [24] (清)褚成允.遂昌县志,卷11,风俗•畲民附 [ Z ] .光绪二十二年刊本.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9] [40 ] [ 41] [42] [43] [44][45]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畲族社会历史调查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6.

  [34] (清) 陈寿祺.重纂福建通志,卷140,国朝宦迹•李殿图条 [ Z ] .道光十五年修.

  [35][38] 雷恒春.中国民族文化大观·畲族编 [ M ]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99.

  [36](清)周荣椿.处州府志,卷24,风土 [ Z ] . 光绪三年重修本.

本文原载:《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3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西藏召开《唐卡分类》地方标准讨论稿内审会
下一条: ·[王逍]畲族民族性格刍议
   相关链接
·[王旭]从“笑话研究”到“笑话学”:基于研究成果的分析与展望·[陈杭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乡土社会对文化行政的适应与利用
·[王逍]畲族历史迁徙与文化认同理性·[张士闪]七月十五:被边缘化的鬼节
·“鬼节”逐渐边缘化 网友议“这个节要不要重拾”·纳西族“东巴纸”被炒作 真正的传承人被边缘化
·[康保成]90年代景观:“边缘化”的文学与“私人化”的研究·[陶立璠]经济转型期[①]的中国民俗和民俗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