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沙野]不薄今人爱古人
——论汪玢玲先生民俗学研究的古代文学底色凸显
  作者:沙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5-22 | 点击数:7672
 

  正是在这种所谓“地方性研究”(当然除此之外汪先生还有很多地方性研究,比如各种地方民俗志的编修;《挖参人的规矩》、《敖包新考》、《伊玛堪与萨满教》、《长白山崇拜与民族文化融合》、《打牲乌拉贡珠与东珠故事》、《关于鹿的民俗考论》等成果的发表等),支撑了先生的鸿篇巨制(全书588 页〔精装571页〕43万字)《中国婚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这一“全国性研究”的硕果。该书的理论平台是国际的:“以摩尔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氏族、家庭、婚姻形态等理论为依据”;文化背景是多元的:“以婚姻发展为线索,揭示与婚姻发展息息相关的政治、制度、民族、历史、人类、民俗、伦理、道德诸多文化大背景;以史为纲,穿插各种学说综合研究;涉及历史上著名妇女事迹,全面反映妇女生活”,而内容则是纵横交错编织的。

  所谓纵向挖掘,在书中表述为从母系氏族社会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的婚姻关系嬗变;而横向论说则展演为华夏即上古三代秦汉魏晋隋唐宋以来汉族婚姻(从婚俗看民族融合),辽金元时代少数民族(满、契丹、蒙古)婚姻,明末反礼教思潮的兴起对婚姻观念的影响,清代婚姻的汉、满习俗混融,直至没有机会入主中原掌控全国政权的边地族群的婚姻状况考论,比如朝鲜、回、纳西、普米、藏、彝、苗、瑶、布依、壮、傣等少数民族族婚俗等。

  仅仅通过这个例子就足可以看出,汪先生正是在自己固守的民俗学研究中,运用宏观切入、微观考察的方法,以汉、满风习研究为平台,兼顾其他少数民族风习的探微寻幽,精妙展演了中原文化与边鄙文化的流转画卷,而这个画卷的靓丽底色,则是深厚学养支撑的民俗学与古代文学史学史熔融琢磨凸显的。

  如果本文的论说没有失之偏颇的话,应当是如上三个方面的研究方法,实现了汪先生民俗学研究的古代文学底色凸显,催发了汪先生累累学术硕果的形成,成就了玢玲老民俗学界巨子之一的地位。所以,2003年12月8日,由中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民协等单位协办的钟敬文诞辰百年纪念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时,她能够与贾芝、白庚胜、乌丙安、王平凡、张振犁等著名学者同时受邀出席,和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覃志刚,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等高层人士共商民俗学的学科发展大计。她撰写的纪念钟敬文先生的文章[12]才能引发广泛关注被《新华文摘》等权威文摘和诸多知名网站转载。她关于民俗学复兴和发展的分期被界内公认为影响最大的分法之一。她的学生桃李芬芳多成为学术界的栋梁之才。比如,下面这一大堆学术头衔(未完全列举),竟然是集中在先生的某一个学生(先生带的研究生,1984年毕业)身上的:“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电视剧研究所副所长,‘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电视剧创作与理论方向’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全国高等院校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

  如上文所述,汪玢玲先生的成果曾经获得诸多奖项,但是我觉得我们最应该珍视的,或许是她2008年获得的一个省级奖项:“长白山文艺奖终身成就奖”,因为她是白山黑水的女儿。

  参考文献:

  [1] 过伟.汪玢玲民俗研究的开拓精神及贡献〔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1)

  [2] 这种说法多见,可参考:过伟等.民俗学家汪玢玲教授〔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过伟.汪玢玲民俗学研究方法〔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01期;如水 简瑞年.笔随骏马跃高坪――记我国著名民俗学家汪玢玲教授〔J〕《学问》2002年第02期 ;梁琴.汪玢玲和她的民俗学〔J〕华人时刊2002年第06期;董博.汪玢玲:在“俗”中取乐〔A〕吉林日报,2009年01月05日等文章的观点。

  [3] 如:汪玢玲.中国虎文化探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1期2001年1月;谭达先.务实求新的权威性专著――评汪玢玲著《中国虎文化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 2003年03期;白庚胜.龙虎和合华夏魂 ——汪玢玲教授虎文化著作述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27(4) ;刘东亮.中国虎文化研究的开拓与创新――汪玢玲教授新著《东北虎文化》评鉴〔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4] 汪玢玲.中国虎文化探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1期2001年1月.

  [5] 汪玢玲.织女传说与中国情人节考释〔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1期;《牛郎织女传说考释》〔C〕袁学骏等编《七夕文化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

  [6] 汪玢玲.蒲松龄与民间文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9月;汪玢玲 罗丛秀.《三言》的市民文学特色〔J〕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4期.

  [7] 比如:庞淑华.贝叶花发笔底惊——汪玢玲与民间文学 http://www.jieyue.net/html/dqsj/page/homepage_show23912.htm,2006-3-10;此文曾被长白恒端在民俗学博客转载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blog/?uid-878-action-viewspace-itemid-15647 。

  [8] 比较著名的成果如:刘扬忠.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中国文学史学史回顾与展望〔A〕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7月31日;骆玉明.读《中国文学史学史》〔J〕文学评论,2004年第4期;董乃斌等 .中国文学史学史〔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陈伯海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葛红兵.文学史学〔M〕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等.

  [9] 杨公骥.与青年同志谈如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J〕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1期.

  [10] 董博.汪玢玲:在“俗”中取乐〔A〕吉林日报2009年1月5日.

  [11] 这是对富育光 于又燕. 满族萨满教女神神话初析〔J〕《社会科学战线》 1985年4期一文的夸赏.

  [12] 汪玢玲.民俗文化学巨擘――记钟敬文先生 〔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1期.

 

  (沙野(1954─  ),男,辽宁沈阳人,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联系方式: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6)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贺学君]中国民俗学会与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下一条: ·[姜德顺]问学散忆──1980年代中期的少数民族文学课业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