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万建中 主编:《新编民间文学概论》
  作者:万建中 主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7-15 | 点击数:14555
 

·书摘·


  第一讲 民间文学的身份认定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概念

  民间文学属于民间文艺学整个体系的一部分。“民间文艺学”这一学科名称是1935年钟敬文先生在《民间文艺学的建设》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其学科内容“就是关于民间文学的一般特点、起源、发展以及功能等重要方面的叙述与说明。”民间文艺学的本义是民间文学学,即民间文学之学,研究对象仍然是创作于民间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史诗、叙事诗、抒情民歌、民谣、俚谚、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戏剧等。民间文学的各个不同的类别共同构成了民间文艺学的整体。民、间文艺学之下,有神话学、史诗学、传说学、故事学、歌谣学及谚语学、谜语学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民间文艺学的整体大系统,同时各个门类本身又有相对独立、完整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理论。

  一、什么是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间文学”,这个看似简单,似乎是已经解决的问题,实际上还有再探讨的必要。三十年前的权威定义认为:“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在当代,对民间文学的认定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如“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这种对民间文学的认定、理解显然也是纯文学化的,仅仅把民间文学看作与作家文学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这种理解并不全面,民间文学有它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研究对象、研究范围,这种纯文学的理解会限制民间文学学科的发展空间,会阻碍民问文学学科的开拓领域。

  盘古垂死化身,舍己为人创立万物的精神;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等顽强奋斗的意志;鲧、大禹治水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气概,都充满了人间英雄的阳刚美。民间文学用艺术形象教育人们分清好坏善恶,辨别美丑贤愚。传说故事常对那些为了地方或民族的利益牺牲个人幸福,甚至生命的英雄人物进行歌颂,且又总是讲述正义战胜邪恶,善恶自有报应的结局,这都反映了中国老百姓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在人类发展的漫长的岁月中,民间文学特别是那些具有民族文化百科全书性质的原始神话,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宇宙观等对世界的基本认知内容,体现出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发展进程的认识。即使是在短小的笑话、生活故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大众的生活智慧。通常来说,歌谣、曲艺等往往决定了一个民族最喜闻乐见的语言和行为表演方式。这些都使得民间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民族文化的载体,规定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走向,体现出民族集体的审美趋向和民族性格的某些方面。传统社会里多数民众虽然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但是通过民间文学作品熏陶,激发、唤醒和强化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怀,即人本质中积极的带有正面意义的那些情感,获得良知的启迪和心灵的净化,实现其审美需要。

  (二)娱乐功能

  民间文学具有使人娱乐放松,宣泄内心苦闷情绪,以精神安慰补偿现实不足达到心理平衡的作用。讲故事、唱山歌、猜谜语、看大戏等都是寻常百姓自娱自乐的方式,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达到消除疲劳,缓解精神紧张或是抒发自我内心不满的目的。

  民间文学是民众消遣休闲的良好工具。民间故事中的机智人物故事、巧女故事、呆女婿故事、笑话等,都有很强的娱乐性。民间故事常常讲述穷人的好、穷能驱邪、富能招灾、恶人遭报应的内容,幻想故事里善良弱小的人们总能得到奇异的人或物的帮助,战胜贫穷、困难、险恶,获得幸福的生活,这样的内容能满足人们内心的情感需要,给予民众,特别是贫穷弱势者以希望,使之产生对另一个美好世界的向往,在美妙的故事情节中暂时逃避现实,得到精神上的解脱,从而忍受不完美的现实。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钟敬文 主编:《民间文学作品选》(第二版)
下一条: ·[吴丹]拂去历史的尘封:对荆州高校学生非遗体验的思考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胡南]回到人的立场·[符腾]浅论《搜神记》民间文学的小说编成之我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