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是“杀手”,还是“守护者”?
——聚焦网络时代下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三问
  作者:记者 许晓青 周蕊 马姝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11 | 点击数:5721
 

  网友“宵台汉”分析,文化遗产变成“三俗”的背后,是把“申遗”变成“生意”的“唯经济论”和“唯政绩论”。署名“王兴”的网友在微博上留言说,如果都是在拉升GDP为主导的思路下“申遗”,反而会破坏遗产,导致过度开发。

  在国内几大微博平台上,与“文化遗产”“申遗”等词汇沾边的微博注册账号不下数百。一些挂着“遗产”名号、行“植入式广告”之实的微博账号,网友应者寥寥。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曾明确指出,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加强了对于文化遗产所在地的情况监测,包括开展经常性的评估,有针对性地避免过度“商业化”开发等。

  网络能否成为文化遗产的“守护人”?

  互联网难道就成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天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微博管理者肖凡女士在法国巴黎总部接受“中国网事”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网民完全可以成为文化遗产的“守护人”。

  上月发生在杭州的南宋皇城遗址开建楼盘风波,最初就是由热心网民上传了一段《南宋皇城遗址建千万元豪宅》的视频,才引起广泛关注。视频显示,在筹备“申遗”的西湖景区附近,开发商正大兴土木、开挖地基,而文物爱好者则在工地上淘宝,发掘出了廊柱、地砖等南宋时期的文物。

  中国敦煌研究院院长、著名文物专家樊锦诗曾呼吁,文化遗产保护必需“时刻上紧发条”,及时将文物盗掘和乱开挖制止在萌芽阶段,社会各界都义不容辞。她认为,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进行监控,是可取的。

  互联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功能,事实上还被运用于跨国打击文物盗卖上。国际博物馆协会已通过发布“濒危文物红色目录”的方式提醒各国警方通过互联网共同查缉正在流失中的文物,并已使多国受益。

  “除了可以担当实体遗产的守护者,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传承,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官方微博的初衷之一。”肖凡说。

  刚刚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的中国昆曲小生演员张军,就热衷于在互联网上推广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在前不久的一次“昆曲微访谈”中,张军在一个小时内收到了境内外网友的数百个提问,其中不少颇具专业性,网聊热门程度超出了主办方想象。

  肖凡分析,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通过开设微博、发帖、访谈等形式,用具有亲和力的网络语言向网友介绍昆曲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全新的尝试。“实验”发现,借助流行歌曲、明星效应等时尚元素,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共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去。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新网-新华网 2011年06月10日 18:5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警惕打着保护旗号的破坏行为
下一条: ·直面“后申遗时代” 学者呼吁关注遗产的命运
   相关链接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
·[杨俊安]文学与民俗的交融:《窦占龙憋宝》中的民俗生活·[许诺]集体记忆视角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苏州路径
·[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合作路径与中国方案·[孟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动物伦理:以法律间张力重塑部门联动机制
·[王心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故事传统的公共化·[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杜韵红]以村为馆: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
·[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柏仙爱]政策网络视角下我国非遗文旅融合政策执行研究
·[杨利慧]“将社区的声音带到最前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参与的多重实践模式·[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程瑶]转危为机:紧急情况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用·[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