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从回家过年看文化之根
  作者:汤耀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09 | 点击数:7792
 

  不过,传统还有其“无用之用”,其情感价值同样殊为重要,长年累月下来,它可为群体营造共同呼吸的精神空间,形成令彼此亲近的人格特质。“徒法不足以自行”,在同一个精神家园内,社会的运转就要通畅得多,就有望获得超越刚性稳定的柔性和谐。

  回家过年正可让我们看到传统的双重价值有一即可。天地不言,如何计时只是人的方便法门,怎么方便怎么来,农历在规范生活中让位于西历,不必为之叹息。而长期形成的农历节日,我们仍然照过不误,尤其是过年,焦头烂额也要挤回家团圆,无他,唯感情所系尔。

  只要圆了这份情,以什么形式去过这个年都不重要,看新时代的春晚也好,打“国粹”麻将也好,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就好。过年的传统通行古今、朝野、雅俗、城乡,不是靠繁文缛节来维系,更不是靠公权公帑来强化,而是顺乎人情,合乎天理,行于民间,成了习俗,方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

  相形之下,近年有些人士有些地方兴传统、倡文化,还流于肤浅化、形式化乃至灌输化、强制化,如有人提议把汉服定为“国服”,有人更是呼吁立儒学为“国教”;有学校指定背诵《三字经》,有教育部门则只许背诵“洁本”《三字经》,等等。传统士师的起信力量,是以人情物理为根据,以自身人格为保证。而如今一些人为官风所染,往往想着如何站在高处,或作为左右手,按一己之偏好,把下面的人给“化”了。

  国家文化建设根在何处,可以从民众回家过年的背影里去寻找。不管是复兴传统,还是构建新文化,如果既不实用,也无“无用之用”,只是自以为有用,那就是瞎折腾。无论是对内的合法性,还是对外的软实力,都须源于人们心灵深处的认同。这不过是常识,但是需要放下身段平心视之才看得清。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瞭望》新闻周刊 2011年02月09日 09:39

上一条: ·拜年方式:重情轻物 求真避虚
下一条: ·有民俗 才有年味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徐文柏琪]青白瓷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檀力]关于安徽“长丰剪纸”非遗文化项目入驻朱巷镇文创园可行性计划
·[石国伟 樊颜军]新媒体视角下临县伞头秧歌的活态传播与文化传承研究·[卢朝阳]民俗学研究的“地方化”探讨
·[丁海昕]茶与女性:唐朝茶文化中的隐喻与文化传承·[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白玉帅]桃林坪花脸社火的文化传承、艺术特征与功能主义研究·[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