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昆仑论坛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专题研讨会昆仑论坛

“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国际学术论坛”开幕式在西宁举行
  作者:记者 李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25 | 点击数:9557
 

首届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国际学术论坛举行 
 
 
青海新闻网-青海日报  2010-08-22 07:52  

 
 
  青海新闻网讯 8月21日,首届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国际学术论坛暨青海湟源第二届昆仑文化周在西宁开幕。来自国内外的近两百名学术专家参加了开幕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等出席开幕式,吉狄马加致辞。

  吉狄马加以诗人的情怀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昆仑神话从精神领域而言,是一个文化命题;从时间领域而言,是一个历史命题;从空间领域而言,是一个哲学命题。昆仑山的乳汁滋养了中华昆仑神话体系这棵大树,以西王母的圣洁誉满神州,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是青海传统文化的一张金字招牌,也是青海弘扬民族文化、推进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根基。青海是一片被视为地球最后净土的高原大陆,青海的山川草原曾经是中华民族交融演化的大舞台。在中国目前的民族构成中,至少有包括汉族在内的三分之一以上的民族,与曾经生活青海地区的古羌族群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他们的原始神话传说和文化传承,带有鲜明的古羌文化的烙印。这些丰厚的民族文化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所以我们认为,青海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充分的理由,借助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积淀的特殊优势,打造以中华远古文明为基础的昆仑文化品牌,承担起探索、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在青海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我们面对圣殿般的雪山,满怀对文明的敬仰,以重塑神话、领悟历史、展示文化为目的,致力于昆仑文化的研究和探讨,目的在于唤起人们对文化根源的认同,探讨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赞颂中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断增强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延续和传承中华民族博大坚忍、自强不息、富于创造的精神力量。

  吉狄马加说,这个学术论坛以昆仑文化和西王母神话命名,却不局限于单一的话题。我们更大的目标还是让不同的文明之间开展对话,拉近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在了解世界的同时,加深世界对东方文明的理解和认同,在当今世界文化的制高点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和中国的文化形象。今后我们还要把这个论坛办得更加国际化,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影响更广泛。

  文化周期间,专家们将一起探寻远古文化的秘境,领略青海大美的自然风景,呼吸充满质感的高原文化气息,以昆仑文化为纽带,缅怀中华民族共同的先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高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国际、国内昆仑文化研究和神话学界的广泛交流,不断促进和提升昆仑文化的知名度和软实力。

  在当天的主题论坛上,北京大学教授陈连山、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钟宗宪、青海省社科院教授赵宗福等人分别作了题为《论古代昆仑神话的真实性》、《生死相系的司命之神》、《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的报告,赢得了与会者的广泛赞同。(作者:苑玉虹 张翔) 
 
 

 

昆仑文化是青海标志性的文化品牌 
 
青海新闻网-西海都市报  2010-08-22 07:52

 
  昆仑山,一座横亘于祖国西部、文化意蕴浓厚、横空出世的雄浑巍峨的山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足够自豪的伟大文明,给中华儿女带来了值得骄傲的精神力量。昆仑神话,一个令人肃然起敬、一个令人心驰神往、一个令人回肠荡气的远古神话,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给中华儿女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幻思遐想。

  如果说神话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源头,是文明古国的象征,那么作为中国古典神话主体的昆仑神话,至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也无疑是中华早期文明的代表。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中华文化的繁荣光大,无不与昆仑神话有着直接的关联。正由于此,生活在现代文明时代的我们,也很有必要去了解和理解中华民族文化源头之一的昆仑文化。

  昆仑神话是我们民族千古不灭的灵魂,是我们历史巍巍高耸的象征。作为昆仑文化核心的昆仑神话,一直是参加首届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国际学术论坛的学者与专家们感兴趣和研究的话题之一。8月21日举行的首届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国际学术论坛,就以昆仑神话在东方古典神话中的重要位置、文化价值、深远影响和传播意义等学术性课题展开了交流和探讨。

  陈连山:昆仑山就是神话中的昆仑

  北京大学陈连山教授认为,在中国上古神话中,昆仑山是一座神圣的山。在古代地理学中,昆仑也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大山。关于这座山的最早、最系统的记录出现在《山海经》中,按照相关记载的说法,昆仑山是天帝在人间的都城。方圆八百里,高万仞。山上有各种奇珍异宝。木禾、沙棠、视肉、文玉树、不死树、凤凰、鸾鸟。山上还有吃人的四角怪羊土蝼,剧毒的怪鸟钦原。四面各有九座大门,各有九口井,井口用的都是玉石栏杆,各座大门都由开明兽把守。这里是“百神之所在”,就是众神居住的宫殿。山下还有任何物体都无法漂过的弱水河环绕,弱水河之外还有能够烧掉一切的炎火之山。真是壁垒森严。如果从昆仑北面的槐江之山向南眺望,整座昆仑山“其光熊熊,其气魂魂”,笼罩在一种浓重的神秘气氛中。

  这座昆仑山就是上古时代人们崇拜的圣山。那时的人们,相信天帝和众神,期待神灵保佑自己。为此,他们必然把神灵居住的地方赋予超自然性质。只有拥有这样的环境,才能证明神灵的力量,他们才有能力来满足人们的期待,才能赐福于人类。从信仰角度,这种超自然性完全符合人类在神灵和人类自身之间所作出的区隔,它正是昆仑神话真实性的一部分。

  “只把昆仑塑造成超自然性质还不够,还要保证这种超自然性牢不可破。”陈连山教授谈道,这样的人间天堂,当然是人人向往的,对于那些崇拜昆仑山、不断讲述相关神话的信徒们来说,昆仑山是无比真实的,至少也和现实一样真实。昆仑神话的超自然性和信仰真实性是一致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青海的昆仑山就是神话中的昆仑。

  赵宗福:昆仑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大美青海”

  青海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教授赵宗福对昆仑神话和昆仑文化有长期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昆仑神话是中国古典神话中故事最丰富、影响最大的神话系统,昆仑神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神话的精华部分,而它与青海高原的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昆仑山是青海高原乃至整个东方最神圣的大山,昆仑文化被称为青海的标志性文化品牌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从文化源头看,所谓昆仑文化的核心就是昆仑神话。从区域文化看,所谓昆仑文化就是以昆仑山为标志的青海高原各民族文化,既包括历史文化,也包括现当代文化;既包括各类精英文化,也包括各民族民间文化。昆仑文化应该是一个区域性的文化整体。赵宗福教授认为,昆仑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大美青海”,神圣、神奇、神秘,令人神往!所谓神圣,就是昆仑神话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而且源远流长,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发展史,具有神圣的文化地位。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国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祖之脉”。古籍文献上经常说:“赫赫我祖,来自昆仑。”其神圣性不容轻视。青海还是圣人频出的地方,如西藏佛教的后弘期,正是由青海而发生兴起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被世人称为“第二佛陀”,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佛教领袖,其弟子们的影响也是举世瞩目。

  所谓神奇则表现在青海山川的壮丽雄奇,各民族文化的瑰丽多彩。比如昆仑山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米至6000米,宽130公里至200公里,总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峰在青海境内,海拔6860米,也是青海省的最高点。昆仑山浩浩荡荡,横贯东西数千里;茫茫苍苍,挺拔高峻,雄奇壮美。正如《山海经》所描写:“其光熊熊,其气魄魄。”令人震撼。所谓神秘,就是青海地处西部,广袤的土地,雄浑的山川,神秘的宗教文化,瑰丽的民俗文化,有着无穷的神秘感。青海多民族文化不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且“多元和美”“和而不同”,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在中国多民族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多民族文化的缩型地区。如此神圣、神秘而博大精深的多元文化,难以用一个普通的概念来涵盖,纵观历史与现实,唯有昆仑文化能够代表整个青海文化。

  赵宗福教授说:“昆仑山堪称青海的标志性形象,以昆仑神话为核心的昆仑文化是青海古今各民族文化的最佳概括。”

  昆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

  在首届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国际学术论坛主题报告和学术报告会上,专家、学者和与会代表们互相交流、研讨,他们一致认为,昆仑文化作为黄河文明,在人类踏入文明门槛的时候,以其鲜明的风格和较高的水准而兴起,始终为中华早期文化的扩散提供着动力。

  昆仑文化的原生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再加上昆仑文化自古以来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贡献,就形成了“源头文化”。昆仑文化是根部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思想之源、艺术之源、精神之源;昆仑文化是多元文化,昆仑文化在多元的经济区域中,造就了风格异殊的人文景观,造就了绚丽多彩的诸多亚文化,它始终以其宽大的胸怀和开放的姿态进行情感和文化上的认同和交流,体现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特点。昆仑文化还是不断发展的文化,它不断渗透包容,不断扩大着内涵与外延,与时代潮流相结合,始终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这种文化到了今天,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昆仑文化的发掘和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作者:雷发恩)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青海新闻网2010-08-23 06:3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神话与西王母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在新疆天池成立
下一条: ·民俗学者:叩访西王母故里
   相关链接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吴新锋 胡港]甘肃泾川文旅景区中的西王母神话主义
·“国际视野下的高原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青海西宁成功举办·[赵宗福]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
·中国首个昆仑文化研究院在青海成立·专家首都畅谈昆仑文化 问诊把脉敬拜大典仪式
·[赵惠俊]笙簧里的变容:西王母神话中侍女形象的流变·2016昆仑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学术论坛在格尔木举行
·2016昆仑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学术论坛举行·[吴新锋]神圣与世俗之间的多元文化图景
·2014“昆仑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学术论坛”隆重开幕·2014昆仑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主旨报告会举行
·在中华文化史的整体语境下推动昆仑文化研究·“2013'中国昆仑文化国际学术论坛”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召开
·中国昆仑文化研究基地在格尔木揭牌成立·让昆仑文化在格尔木腾飞——访赵宗福
·“2013中国昆仑文化国际学术论坛”举行·2013中国·青海格尔木“山宗水源—昆仑文化活动周”新闻发布会在西宁举行
·依托昆仑神话发展青海民族文化产业大有可为·将文化旅游变成一次心灵的洗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