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钟敬文]对待外来民俗学学说的态度问题
  作者:钟敬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9 | 点击数:13848
 

  (二)当前我国学界这方面的情形与我们应有的认识和态度

  1. 1976年以后我国学界的新情况——思想到方针与外国学说、理论的大量输入

  中国的民俗学到了解放后,只剩下一点民间文学同民间艺术还能在学术研究的领地存活,这一学科的其他重要部分都被排斥掉了。因为当时“左”的学术观点认为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都是资产阶级的学问,所以就不加扶植,不要它发展了。那么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为什么能存在呢?因为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的讲话对它说了好话。虽然毛主席讲它只是作为“萌芽状态的文艺”,但是有这么一句话,就救了我们的民间文艺。所以我们在1950年初就能够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专门搜集、研究民间文学同民间艺术。假如没有毛主席这句“萌芽状态的文艺”的话,连这种状况都不会出现。当时民俗学作为一门学科,不可能在学术界、出版界存活,所以在十七年内,基本上没有出过这方面的书,同现在的情形大不一样。

  但是,关于民俗的搜集工作也不是一点也没有。除了民间文学同民间艺术之外,由于政治上的需要,我们在1955年左右开始调查少数民族的历史、社会情况,这项工作当然要触及其民俗方面,因此在全国范围内用政治的力量搜集了很多材料。这些材料当时没有公开发表,“四人帮”倒了之后陆续印了出来。参加这项工作的人,搞语言的人很多,还有一部分是政治干部、文化干部。从严格的学术角度来讲,这些材料不是政治干部、文化干部。从严格的学术角度来讲,这些材料一定都很典型,但毕竟是他们从社会生活实际中搜集来的,而且语言学者所搜集的材料往往有其长处,因为不加盐添醋,比较忠实,跟一般搞文学的人不同。据我所知,现在许多省份如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方出版的民族志资料,对于民俗学来讲是值得重视的财富,而且数量相当大。当然我们并不能满足于这些。

  70年代末期,政治上提出了一个对我们学术发展非常有利的主张,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过去在学术上那条“左”的绳子绑得太紧了,许多东西都被排除在研究领域之外。“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原来的束缚,去掉捆着的绳子,让事物照它本来的道路发展,在科学研究领域,也就是让原来被束缚了的学术得到解放。这句话不是泛泛地讲的。实事求是呢,是补充“解放思想”的。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就是因为那种束缚不是实事求是的。比如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多少会打伤资本主义的烙印,那是自然的,他们要利用它。帝国主义要拿人类学来为殖民地的政治服务。民族学、民俗学也是这样,有一个外国学者写了一本《人类学与殖民主义》,是谈这个问题的。这点我们也知道。班恩女士的《民俗学手册》在序言里已经提到民俗学的研究对在殖民地的人有用。这个学科在资本主义,当然要打伤它的烙印,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就不同了,就打伤社会主义的了,而且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这种学科理应得到发展。因为我们研究的民俗是广大中下层人民的文化。

  以后,我们整个国家的政治形势、学术形势有了根本性好转,摆脱了“左”的束缚,学术事业得到比较自由的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主张救了我们的民俗学,也救了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救了很多的学科。在这种形势之下,不但民俗学,其他各种社会科学的学说理论也大量涌现。尤其是80年代,国外学术思想的输入形成热潮。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二三十年代就有人介绍过,但那是零零散散的;而在80年代有多少书介绍他的东西呀!他那本《图腾与禁忌》,30年代我们在海外就见到了,但是直到80年代,它采作为新书被介绍进来,并且很受欢迎。这时学术界理论的引进和探讨非常活跃,因为有三十多年的时间同国外学术界没有交流了。学会建立起来了,外国的许多理论进来了,当然我们的民俗学业沾光不少。比如弗雷泽的《金枝》,有没有这个书的译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人文科学发展的方面的水平,这时它也被翻译过来了。班恩女士的《民俗学手册》、布鲁范德的《美国民俗研究大纲》(中译本改作《美国民俗学》,希望以后翻译外国著作时不要改名字,至少要写明原名是什么,后边的注和参考书目也都要保留)、道森的《民间故事论》(中译本改作《世界民间故事类型说》)、泰勒的《原始文化》、邓迪斯的《民俗学研究》(中译本改作《世界民俗学》)都翻译了过来。

  总之,近年来在翻译、介绍外国理论方面,学者们做了许多工作,上所说的一些重要著作业翻译过来了。但是仍有许多很有价值得著作没有翻译成中文,比如日本民俗学创建者柳田国男先生,他的全集有三十多卷,概论性的不是很多,他最重要一本《民间传承论》也还没有翻译过来。十多年来出版界在民俗学的译介上做了不少的工作,而是有些还是比较重要的。

  2.有些偏颇倾向,值得注意

  关于民俗学本身的理论或者密切相关的理论,我们已经介绍了不少。这些东西介绍进来当然是好事,因为它们是人类共有的财富,我们应该享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应该有个正确的态度。

  将外国的理论介绍进来殊非易事,如果不是很重要的东西,不一定需要介绍;对于重要的东西,译者要通晓它,用自己的话解释它,除了语言上的问题外,对理论本身要通晓。不这样,翻译出来的文字人家就不容易懂,就是很忠实的译文对另一个国家的人来说接受起来也可能有障碍。五四时期胡适之介绍杜威的实验主义,这种学说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新理论,人们不是很熟悉的。那时我不过是一个中学生,但是我看他的文章很好懂,很容易接受,因为他透彻了解了这个理论,用中国人能看懂的话讲出来,不是生硬照搬。

  在引进外国理论的问题上有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介绍者的因素,一个是接受者的因素。从接受者来讲,要运用这个理论,就必须要消化。国外的有些东西,我也常看,比如荣格的后期精神分析学,看了也不是完全不懂,但也不是太了然,假如叫我具体地讲他的理论,那我必须下功夫去消化它,要用中国人能看懂的话说出来。我如果要运用它,也要吃透它。现在确实有些人,像中国过去有句话说的,“囫囵吞枣”。枣子到口里面,你就得嚼,整个吞下去是不行的,那就不消化。要接受一种新的理论,特别是要把它运用在我们的研究上,不是简单的事情,生吞活剥就不行。19世纪德国有一派天体神话学,认为神话中所讲的都是自然界的事情,这种观点多少是值得斟酌讨论的,特别是关于太阳和月亮的理论。德国人所研究的是印度-欧罗巴语系,在那里可能有些神话是这种情况,但是无限制的去用它就不行。比如太阳崇拜说,在有些学者那里到处都是太阳崇拜,把中国的神话都解释为太阳崇拜。中国的古代神话大体上我是知道的,除了一两个(像羲和神话)明显地讲太阳崇拜以外,似乎很少有太阳崇拜的神话,把这个理论过泛地区用不一定合适。

  对于一种文化现象,仅用一种理论去解释是不够的,现在不少学者提倡多角度的研究。比如歌谣作为文化现象,你可以音乐的角度研究它,可以从艺术的角度研究它,可以从思想感情的角度研究它,也可以从功能的角度研究它等等。再如结构主义讲深层结构,不是将事物的外形结构。它是一种哲学的考察、思索。对于一种艺术来讲,你可以找出它的深层结构,但是它还有其他种种方面,如美学方面、社会意义方面。再如马林诺夫斯基地“功能论”(日本译作“机能论”),它作为一种理论,对于文化现象。民俗现象具有较大的解释能力,但它也只是偏用于一种文化(神话)去解释它同其他社会文化现象的关系。这一点当然很重要,但是一种文化不仅仅局限于此。一切事物都有其历史性,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一种重要角度。

  事物往往有多个方面,理论都偏于一点。对一种理论,我们要知道其长处在什么地方,短处又在哪里。没有一种理论是万能的。作为一个学者,要运用某种理论,结构主义也好,象征主义也好,故事类型学也好,形态学也好,都可以用,但要知其长处,用到什么程度,用于什么对象最适当。对于荤故事、荤歌谣,可能比较有效的解释就是精神分析学或者性心理学,因为它阐发的正是那方面的道理,其他类型的故事歌谣它能解释的可能就不太多了。一个学者,首先应该通达、消化了人家的理论,不消化的理论不能应用。当然我们年轻的时候所应用的一些理论也是不大消化的。比如20年代末,我跟一个朋友翻译了班恩女士书中所附得印度-欧罗巴语的故事形式,我就给应用了,好像背地里跟着应用的也不少,其实那时候就是枣子也没嚼就吞下去了,囫囵吞枣。当时我年轻,不懂,现在我知道了,所以把这个经验郑重地告诉大家。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孙国忠]从UCLA看西方的历史音乐学学术训练
下一条: ·内师大“蒙古民俗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周丹]从汤姆斯到Folklore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