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张金敏]徽州古建筑雕刻构件亟待保护
  作者:张金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28 | 点击数:11042
 

在盛产红茶的祁门、黄山市的屯溪老街,在歙县、绩溪,一两千元甚或几百元就能买到旧时王榭堂前的一对倒悬狮子雀替、几片镂空髹金的八仙雕花隔板。据歙县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位于上丰乡蕃村的鲍家庄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住宅的门罩、柱础、窗栏等处都饰以砖木、石雕,窗扉、廊门等处都作梅、竹、花卉透雕,还有倒挂狮子、琴台等。可以说,建筑群上处处是宝,随便拆下一块构件其价格都不菲。就在该县有关部门制定方案着手保护修整时,文物贩子也闻风而来,不少古建筑遭遇“黑手”。有一户人家大门头上的六七块精美砖雕,一夜之间全被人撬掉偷走。 在休宁城郊一村民的院子里,竟然堆满了各种各样、雕饰精美的徽州古建筑柱础、栏板、抱鼓石等,贩卖这些远不能用钱来衡量其价值的艺术珍品,加速了徽州古建筑所代表的那种文化余韵、历史沉积的肢解破碎。

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的黟县西递,映入眼帘最多的则数大小古玩、旅游工艺品商店里的窗棂、雕花板及雀替。古建筑中的构件已经成为古玩、工艺品商店中的商品。笔者眼见一套“刚从外地收回来”的砖雕门罩,七零八落地摆了一地,正在分类打包。问购买者作何用,一“老总”模样的人答:装修茶楼里的文化墙。

同样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的黟县宏村,有栋建于清道光十年(1831年)、占地面积183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的“慎馀庭”。它坐落在“牛角”树下的茶行弄里,即宏村菜市场东侧,整栋建筑坐北朝南,为四合二楼建筑。可能是基址的限制,前后无庭院,因其美中不足,故主人对建筑内部的雕刻部件镌刻雕镂的新颖别致,极为精美。

一进“慎馀庭”的大门,天井两侧各有八扇莲花门。莲花门上部均为兰花草图案,上下以如意、云纹作花边衬底。中心饰有一镂空人物图案。莲花门中间涤环板亦雕有各式图案。东西厢房分别是“举案齐眉”、“琴瑟和谐”之类。莲花门上还雕有亭台楼阁、人物博古、奇花异卉、飞禽走兽图。有瓜瓞连绵,比喻子孙繁衍昌盛,有盘龙飞凤、鹿戏蝙蝠,意喻龙凤呈祥,福禄双至。下厅房厢房还雕有宝瓶、寿桃、书卷、仙葫芦等吉祥图,以木雕竹节装饰边框,背景衬以小桥流水等自然风光。浪花飞舟,生气盎然。

然而,正是这栋布局得当、雕饰精美的建筑,竟有人趁主人孙殿华夫妇中午外出做客吃喜酒之机,在光天化日之下,掠走其上厅堂两侧所挂的“诗书敦夙好,钟鼓乐清时”宽边楹联,还有叶廷槐所书“众莫能窥渊然而静,志未可量廊其有容”等全部楹联。“听说这种文人气息浓郁的楹联,在北京、上海的一些大城市卖的价格特高!”孙先生拿出一张原来拍摄的厅堂照片,如是说。 

类似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大量的木雕、砖雕、石雕等构件从一座座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等古建筑上被取被盗。而这些古建筑大多被列入了县、市、省或国家级保护文物。据一位从事徽学研究的权威人士估计,从建国初期至今,徽州古建筑材料的流失总量足可以再建一个“宏村”。笔者愚见,恐怕不止建一个“宏村”。

徽州文化是历史上徽州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是中国历史上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士族南迁所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才使这块土地逐渐成了华夏名区。完全可以说,徽州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南宋以降,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仪之邦”。如果说徽州文化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那么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在全国引领风骚已有800年之久。

作为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儒家与道家、释家思想的厚实沉淀区里成熟的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民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特别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砖雕、木雕为一体,形成的“古建三绝”,更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徽州建筑中的石雕、砖雕、木雕,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里产生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母体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没有秦兵马俑、汉画像石(砖)和隋唐壁画那样显赫,但它毕竟融汇了秦、汉、唐、宋、元、明、清以来的文化创造。它是封建社会晚期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就像青铜器源于夏、商、周的祭祀之风,汉画像石(砖)源于汉代的厚葬之风,敦煌壁画源于隋唐佛教的鼎盛一样,徽州建筑中的石雕、砖雕、木雕,源于徽州民居传统建筑。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唇齿相依、密不可分的。徽州建筑中的石雕、砖雕、木雕,是徽州古建筑的一部分,但是,随着老房子日渐减少,砖雕、木雕中的大部分已从原建筑物上拆下来流入古董商品市场和旅游市场。随着市场流通,徽州石雕、砖雕、木雕大批地流失在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徽州建筑雕刻的原生状态消失了,整体面貌也模糊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木雕、砖雕、石雕等构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徽州古建筑,它不可能再生。因此,经过兵燹战乱和动荡的年代幸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徽州建筑雕刻,对今天的社会来说,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重要的是保护它、研究它,并努力去挖掘它的文化价值,服务于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12.

俞宏理编著.中国徽州木雕·人物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2.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5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吴真]科技手段对村落祭祀演剧形式的重构
下一条: ·[詹娜]辽东放养柞蚕习俗调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