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定义、理念及实践(讲座述要)
  作者:王心怡 整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08-25 | 点击数:644
 

四、将非遗融入可持续发展教育:传承与保护

《2030年议程》所参考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布伦特兰报告》,1987)。“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SD)的提出由来已久,直至《21世纪议程》(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1992)方首次得以描述,而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被确认为下述4个中心内容:(1)改善基础教育;(2)对现有的教育转型以致力于可持续发展;(3)增进大众对可持续发展的了解,增强公众意识;(4)强化培训。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种整体方法。教科文组织使用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一术语,包括符合下述原则的所有活动:(1)使所有人都能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2)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纳入教育和学习;(3)建立在以权利为本的教育方法之上;(4)是具有变革性的教育,因其旨在使社会各界朝可持续发展努力;(5)以不可分割、均衡和整体的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支柱相关;(6)包括正式[规]、非正规和非正式教育以及从幼年到老年的终身教育(《教科文组织实施<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路线图》,2014)。

通过循证方法,对教科文组织陆续出台的若干政策性文件作了举要性回溯,按事件史进程依次介绍了“全民教育体系”“全纳教育”“终身教育”“教育四大支柱”“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全球行动计划”“2030年教育议程”“可持续发展教育五大优先行动领域”“可持续发展教育:路线图”等理念、计划和行动方案;进而重点说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框架内的可持续发展目标4,即“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SDG4,简称“优质教育”)。这一为教育专设的总目标由10个具体目标构成,其中包括7个成果目标(普及中小学教育、幼儿发展与普及学前教育、公平的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获得体面工作的相关技能、性别平等和教育包容、青少年扫盲、教育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公民意识)和3个实现手段(有效的学习环境、奖学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高度相关,尤其是SDG4.7:“到2030年,确保所有进行学习的人都掌握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具体做法包括开展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生活方式、人权和性别平等方面的教育、弘扬和平和非暴力文化、提升全球公民意识,以及肯定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2030年议程》)

接着,讲座紧扣“非遗”与“教育”这两个关键词,对2003年《公约》基本文件作出了条分缕析的勾连,为学员们提供了非遗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协同增效的切入点和可资进一步探查的循证路线,包括教科文组织“在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计划”(2017-2019)的实施、阶段性成果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举措和试点项目;同时将2003年《公约》名录中的具体案例用以说明遗产项目保护如何对接“优质教育”(SDG4)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这里还援引了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活态遗产处)提供的统计数据,列示了来自全球140个国家的676项遗产项目和优秀保护实践(2008-2022)与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由此,为大家进一步去自主发掘相关教学资源和平行案例敞开了多条有用的路径。

随后,讲座回到国内两度开展的“‘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征集展示活动”(2020-2021),将大家带入中国实践的现场。诚然,尚需从可持续发展目标去进一步探查或借鉴既有的相关案例,将“优质教育”与其他相关目标自觉融入“非遗与教育”的课程设计和参与式教学实践,比如在中小学开展非遗通识教育,或在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促进非遗传承教育。从相关研究文献看,“可持续发展教育”引入中国已有二十多年,教育部门在与教科文组织的长期合作中积累了许多成熟经验和实践案例,同时也存在诸多短板,而挑战或许正是机遇所在。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仍然要以确保非遗的存续力为目标,同时结合中国自身国情,秉持“两创”方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中积极开展部门间协同增效行动,将可持续发展教育充分融入国家层面正在全面推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工作中,为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建设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和实现2030年教育目标作出更加积极的探索。

小结:从概念工具到范式转

最后,讲座回到“概念”的工具性意义和认识论价值,与“引言”部分形成首尾呼应。由此,对2003年《公约》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带来的范式转换进行了总结,而“社区赋权”与“参与式发展”已成为非遗保护对接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经之路。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开展的“民间文化(非遗)进校园”教学培训活动以其持续8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近年来与北京师范大学的通力合作,充分说明非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深度融合有着广阔的前景,需要文化、教育等部门和参与非遗保护的相关行动方给予充分关注,一同促进以系统性和参与性方式寻求解决方案,也需要在座的各位老师、传承人和非遗工作者携起手来,砥砺前行。

三个多小时的辅导课结束之后,巴莫老师走下讲台与部分学员进行了简短的面对面交流。从巴莫老师收到的微信留言看,大家认为这堂辅导课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案例丰富、分析缜密,信息量颇大,值得进一步去“复盘”。尤其是巴莫老师还不时结合自己长期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生动见闻,亲历其中的诸多心得和体会,亦在讲座过程中娓娓道来,引人深思。

本文根据讲座录音整理

整理人:王心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博士研究生)

 


讲座内容引证建议:

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定义、理念及实践(讲座述要),“民间文化(非遗)进校园研修班”专题辅导课,主办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师范大学;时间:2023年8月2日,地点: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礼堂(辅仁大学旧址)。转引自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w4GDT7-xjHn_ZAzpkuvGUQ,发布日期:2023-08-06,访问日期:2023-08-25。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微信公众号
【本文责编:李中彦】

上一条: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下一条: 无
   相关链接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