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毛巧晖]民间文学的时代性及其当下意义
——编《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论民族民间文学》之体会
  作者:毛巧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0-19 | 点击数:6790
 

  三

  经过1949—1966年的社会主义文艺实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进一步发挥它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启动被喻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长城”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即《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民间歌谣集成》《中国民间谚语集成》,截止2009年,历时25年,全国省卷本全部出版。尽管这次的民间文艺搜集成果通过文本形式呈现,但她依然是植根于民众社会生活的文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根脉”。

  进入21世纪,民间文艺的发展主要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2001年昆曲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学术领域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2004年8月28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中国成为第六个加入《公约》国家。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在中央政府门户网上发出《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06〕18号),批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在国家层面全面启动。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前提,这也恰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区别。民间文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底色,……在意识的深处、在文化血脉中,一直都有民间文化的东西。”

  民间文艺在历史发展中,“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从中国共产党早期对民间文艺以及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一直到新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间文艺在每一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古今中外,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民间文艺的发展与变异亦呈现了这一显著特性。从历史积淀与现实发展都可看出,每一个时代的民间文艺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时代气质、时代特征和时代内容,与当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密切关联。当然在强调时代性的同时,不能忽略民间文艺的历史性。“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么它就会转变成自己的对立物。”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史观,坚决反对割裂历史以及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强调要在检视文化遗产基础上,吸纳优秀历史文化与传统文化。在对待文艺的时代性与历史性关系之问题上,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初就已经给予关注。毛泽东论述了文艺时代性与历史性的“源”“流”意义。基于毛泽东文艺思想之上,习近平进一步丰富与深化了这一问题。在对待文艺的历史性问题上,他提出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绝不可抛弃或背叛自己的历史文化,要以史为鉴,这样才“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而且“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对于民间文艺而言更是如此,她本身就是“人民的文艺”,但在关注其当下性(时代性)的同时,也要反对“人民”与“历史”缺席的民间文艺,真正搜集来自群众的民间文艺,并使得她能真正为其持有者服务,发挥其“中国故事”讲述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原载《民族文学研究》2018年第2期,注释请参看期刊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刘魁立:在第十五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下一条: ·[应星]“田野工作的想象力”:在科学与艺术之间——以《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为例
   相关链接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米海萍]黄河上游地区多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韩冰雪]论刘锡诚的民间文学诗学研究
·[张柱林]民族民间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及其限制·[刘建波]呈现民间文学百花争妍的图景——回望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
·[毕艳君]青海多民族民间文学中的历史记忆 ·吴新峰:《多元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钟进文]从“民族唱”到“唱民族”:基于《裕固族姑娘就是我》的考察·[毛巧晖]国家话语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搜集整理
·朝戈金研究员招收201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岳天明 郝世亮]浅论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及其时代性挑战
·陶立璠:《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基础》·[万建中]郭沫若的民间文学研究
·[杨树喆]文化整合与中华民间文学的总体风格·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专家:民族传统节日属认同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