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陈金文]盘瓠神话:选择性历史记忆
  作者:陈金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9-30 | 点击数:8412
 

  三、盘瓠神话中的历史内容是一种选择性的历史记忆

  不少学人对盘瓠神话所反映的历史内容都做了解读。笔者认为他们的解读基本符合盘瓠神话文本的实际,但盘瓠神话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不准确、全面,没有反映历史的本质。今笔者在前述学人研究的基础上,就盘瓠神话的历史性问题再做探讨。

  列维-斯特劳斯曾经指出:“在过去土著的回忆中经常出现有关每一个氏族或村庄的惯用语,像是一个主旋律似的:‘他们是很特别的人……他们不像其他人……他们有自己的习俗和传统……’这些特异之处有各种各类:聚居地、经济活动、服装、食物、才能和趣味。”笔者认为盘瓠神话正是列维-斯特劳斯所说的这种惯用语,盘瓠部族正是以盘瓠神话说明他们的“特异之处”,尤其是用以解释说明他们“聚居地”的特别。

  盘瓠部族在盘瓠神话中“采取溯源和说明等狭义的历史表述形式”,解释他们聚居地、服装、习性、语言等特异之处。盘瓠神话讲,高辛氏经常受到犬戎的侵扰,高辛帝征伐不能取胜,于是张榜悬赏称:如果有能得到犬戎吴将军头的,“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高辛帝饲养的一条“毛五采”“名曰槃瓠”的犬,在高辛帝张榜悬赏之后,“衔人头造阙下”“乃吴将军首”。高辛帝非常高兴,但又感为难,觉得人狗不能相配,不愿将公主嫁于盘瓠。公主却告诉高辛帝:“皇帝下令,不可违信。”帝只好践行前诺。盘瓠背负公主离开都城,远去南方深山之中,“人迹不至”之处。三年之后,两人生下十二个子女,六男六女,“自相夫妻”。他们用树皮织布,以草染色,“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公主后来回到帝都探视,把他们生活的情况告诉了高辛帝。高辛帝派人迎接盘瓠与公主的后代,见他们喜欢穿五色斑斓的衣裳,语言怪异,“好入山壑,不乐平旷”,于是顺应他们的喜好,赐以“名山广泽”。

  盘瓠神话解释了瑶人服饰、语言等方面的特点,重点说明了盘瓠部族何以聚居于高山峻岭之中、人迹罕至之所。神话讲,盘瓠部族之所以聚居深山的原因是:盘瓠娶高辛氏之女后,自觉为世俗所不容,所以“负而走入南山”,与公主一起躲入崇山峻岭,后来,高辛氏见他们“好入山壑,不乐平旷”,便顺从他们的本性赐以“名山广泽”。

  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神话与传说虽然有历史的因素,但是,它们对事物的解释却往往并非事实。譬如《共工与颛顼争帝》的神话讲:“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该神话将中国大地西北高、东南低,水向东流,归因于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又如民间传说常以屈原故事解释端午节的来历,以介子推故事解释寒食节来历。凡此种种,这些神话或传说虽然都反映了一定的历史内容,但基本上都没有说出事物起源的真相。譬如解释端午节来历的传说,对于屈原忠而被逐,怀石投汨罗江而死的叙述,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但以其解释端午节的起源则是想象与虚构。同样,盘瓠部族对他们聚居于荒山大泽之中原因的解释说明也距离历史真相甚远。

  古之百越之地,在当时是毒蛇猛兽出没之所、瘴气弥漫之地。汉代贾谊被贬长沙,便以为“长沙卑湿”“寿不得长”。直到唐代,今之湖南一带仍是贬谪放逐官员的地方,柳宗元曾有“永州多谪吏”(《送南涪州量移澧州》)之慨。就此来讲,瑶族先民聚居区的自然环境是相当恶劣的,他们之所以聚居于此地,显然不会是出自自觉自愿,而是无奈之举,更不能看作是高辛氏的恩赐。那么,历史真相究系如何呢?

  不少学者认为瑶族祖先最早生活于黄河流域,然后不断南移。费孝通在《〈盘村瑶族〉序》中曾说:“盘瑶可能是瑶族的基本成分,就是很早从淮水流域,逐步南徙,后来退入山区,进行刀耕火种的游耕的所谓‘过山瑶’。”何英德认为:“瑶族在远古时代并非住在长江流域,最早的居住地应该是在黄河流域,中原腹心地带,他们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往东南方、南方迁徙……”蔡邨认为:瑶族先民在“唐尧时期“”居住在黄河流域中游地方及伊、洛两水”。总之,瑶族先民最早生活于北方黄河流域,后来才迁居百越,基本上是学界的共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瑶族先民一步步南迁呢?有不少学人都对此做过探究。陈斌指出:“瑶族是否真如某些史书所载‘好恋险阻’而‘不乐平旷’?答案曰否……从先秦到元、明、清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瑶、汉之间一次次的战争,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就是相互争夺领土的矛盾激化的结果,但一次次的失败,迫使瑶族一步一步地走进了深山。”陈斌认为瑶族之所以一次次迁徙,最终聚居于深山,源于与其他部族争夺生存空间的失利。蔡邨则指出:“瑶族的发展史,几乎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他们所经历的各个战争时期,战争对手都是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统治者。”蔡邨则认为瑶族历史就是战争史,他们在战争中一直处于弱势状态。笔者认为以上学者的论述揭示了盘瓠部族聚居于山林杳无人迹之处的根本原因,盘瓠部族之所以聚居于所谓的“名山广泽”,并不是来自高辛氏的恩赏,也不是因为他们“好入山壑,不乐平旷”,而是在部族斗争失利情况下的无奈选择。就此而言,盘瓠神话所反映的内容并没有反映历史的本质。

  虽然如此,笔者认为,盘瓠神话中还是含有信史的元素。史载“: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黄帝)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由此可见远古时期部落间战争的频繁。又有文献载:“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而至于汤而三千余国。”由此又可见部落间兼并的情形。但是,我们认为,在远古时期,各部落(族)之间也不仅仅是相互进攻或兼并,不同的部落(族)间也会有暂时的结盟和联合。周取代殷商的过程中就联合了其他许多部落,还因此与其他部落结成姻亲关系,周与属于炎帝后裔的姜尚所在部落就是如此;再如,春秋或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除了战争之外,也会通过歃血为盟或联姻之类手段形成一时的统一战线;另外,自汉之后历代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就不仅仅是相互间的征伐,也会采取“和亲”之类政策,结成临时盟友,就此,我们可以推断,盘瓠神话中所反映的盘瓠部族与高辛氏部族结盟及结成姻亲关系的历史应该不虚。蔡邨指出:“(苗蛮集团)在唐尧时期居住在黄河流域中游地方及伊、洛两水,参加中原炎黄集团的大联盟,这已是史界共识。”蔡邨所说的这一“史界共识”正与盘瓠神话所反映的历史内容相契合。但是,我们认为盘瓠部族与高辛氏部族的蜜月期不会太久,这只是两个部族关系史上的小插曲,两个部族间的战争与斗争才是双方关系的主流。因而,盘瓠神话对盘瓠与高辛氏两个部族关系史的反映虽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却不是对两部族主流关系的反映,没有揭示历史的本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远古时期盘瓠部族与高辛氏部族存在着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联合只是小插曲,而斗争则是长期而持久的,是两个部族关系的主流。盘瓠神话仅仅反映了两个部族间的联合,因而,笔者认为盘瓠神话虽然有历史的元素,对历史的反映却不够全面与准确,没能揭示历史的本质。

  盘瓠神话初创之时,盘瓠部族应该还没有忘记本部族与高辛氏部族长期而激烈的争斗历史,然而,在盘瓠神话中为什么却仅仅反映了两部族间温情的一面,而看不到刀光剑影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盘瓠部族在通过口头传统传述本民族历史的时候,有意做了选择。盘瓠神话中的历史内容是一种选择性的历史记忆。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姜舒忆】

上一条: ·[罗彩娟]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作为壮族主源的“骆越”文化表征
下一条: ·[袁咏心]中国少数民族婚配型神话起源论
   相关链接
·[李滢钰]性别视角下的广西瑶族服饰传承发展研究·[王琴] “草药有命”与“自我神化”:粤北瑶族医药从业者的道德重塑
·[宋双意]河口瑶族服饰调查研究·[马桂纯]民族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刘欢]从江县摆翁村盘瑶服饰文化研究·[王倩 陈东云]瑶族节庆文化符号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沈德康]论瑶族神话的分类体系、情节模式与思想特质·[杜薇 杜双双]族内多元与族际单一
·[周翔]山与海的想象:盘瓠神话中有关族源解释的两种表述·[王琴]“文化”论抑或“食物系统”论?
·[毛巧晖]文化展示与时间表述: 基于湖南资兴瑶族“盘王节”遗产化的思考·[李斯颖]盘瓠神话与其多元化仪典演述探析
·[吴晓东]从蚕马神话到盘瓠神话的演变·[毛巧晖]社会秩序与政治关系的言说: 基于过山瑶盘瓠神话的考察
·[王宪昭]广西瑶族盘瓠神话田野调查引发的思考·[刘亚虎]瑶族文学文化的闪光点
·[周翔]台湾原住民盘瓠神话类型与来源研究·[孟令法]口述、图文与仪式:盘瓠神话的畲族演绎
·[崔雅]乳源瑶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现状探析·[冯智明]瑶族盘瓠神话及其崇拜流变 ——基于对广西红瑶的考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