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年俗考:近代日本为何舍弃了农历新年?
  作者:周朝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2-06 | 点击数:6931
 

  新年的吉祥物还有注连绳和糯米做成的镜饼。注连绳,就是用稻草或秸秆编成的绳子,打成一定形状的结。每逢辞旧迎新,日本人就将其挂在家里的神龛上或庭院树上,装饰以青翠的松枝、橘子或龙虾头,象征昂扬的生命力与丰穰富饶,祈祷新的一年幸运之神常驻家中。据日本民俗文化学者考证,注连绳的习俗也是源自古代中国江汉流域一带,《荆楚岁时记》有记载,南北朝时期的楚地就流行着新年“系苇草以避邪”的习俗,可视之为注连绳的源头。

  民以食为天。大和民族新年最鲜明的特色或许在于节庆膳食。中国过年最典型的吃食是饺子,另外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内陆水产种类少,多以河鲜为主,尤以鲤鱼为贵,象征着飞跃和升迁。而日本渔业资源丰富,又多山地丘陵,所以来自山野地带的食材也多彩多姿,山珍海味平分秋色,于是形成了一整套与大陆食风迥然其趣的饮食风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正月大餐——“御节料理”。

  据江户时代博物学家贝原益轩在《日本岁时记》中的考据,“御节料理”源自唐朝宫廷节庆饮食规制,最早在京都的公卿贵族僧侣之间风行,镰仓、室町时代进入上层武士之家,成为身份和品味象征,江户时代才开始在庶民阶层普及。“御节料理”寓意五谷丰登、家族康安、子孙繁荣等美好愿望,具有鲜明的大和文化底蕴,无论是材、味、形、色都极其讲究,可以说是日本节庆饮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传统的“御节料理”由以下五个基本品种组成:

  伊达寿司卷:用虾、瓢干、鸡蛋、鳗鱼等高级食材卷成的寿司。以外形酷似“达者”即大富豪爱穿的伊达斗篷而得名,象征富足。

  甜味黑豆:豆在日语里与“勤勉”(まめ)谐音,是一个人赢得很高评价的美德,象征勤劳致富。

  田作海鲜:用小鱼、贝类海产加糖、酱油和清酒烹饪出来的下酒菜。古代沿海农民为改良土壤,将不堪享用的小鱼小虾埋进田里以增加肥力,可以确保丰收,叫“田作”(たづくり),寓意五谷丰产。

  金色板栗:由板栗和红糖制作而成,板栗呈金黄色,象征滚滚财源。

  红睛鲷鱼:栩栩如生的红睛鲷鱼叫“目出鲷”(おめでたい),在发音上与“恭喜,值得庆贺”谐音。就像中国喜庆盛宴上的鲤鱼一样,鲷鱼是日本人婚典、生子、晋升、祝寿等重大庆典膳食中不可或缺的“缘起物”(吉祥食品)。

  在口味上,中国土地广袤,不同地区间气候风土差异大,饮食的口味内容也复杂多样,而在日本,尽管各地都有独具代表性的节庆美食,但大体上,口味偏淡,以生食为主。

  传统日本人的正月饮食中还有吃杂煮、饮屠苏酒、吃菜粥的习俗,这些都与中国饮食文化密切相关。所谓“杂煮”就是红豆和烤年糕一起熬煮的甜粥,这是日本人不可或缺的正月美食。明治时代尚是青年的著名作家泉镜花从金泽乡下到东京追求文学梦想,到处碰壁,后来被尾崎红叶收为弟子,时值正月,天寒地冻,尾崎招待了他一碗热腾腾的年糕小豆粥,泉镜花终生不忘,临终感念老师的一饭之恩。屠苏酒由各种中草药泡制,过农历新年饮屠苏酒的习俗也源自中国,日本正月里前三日吃火锅饮屠苏酒之俗至今犹在。

  到正月初七,日本的新年节庆活动基本告一段落,但日本民间传统节气“五节句”之一的“人日节”又开始了。日本人在这一天会煮七草粥来欢送新年的最后一天,所以又叫“七草日”。所谓七草,就是芹菜、荠菜、鼠麴草、母子草、芜菁、白萝卜、田平草、菠菜等七种蔬菜熬成的菜粥。据说上述七种草是早春最早萌发的蔬菜,历经漫长寒冷的严冬之后最先破土成长具有不可思议的能量,喝了七草粥可益寿延年、消灾除病。这一节日的由来,众说纷纭而语焉不详。江户时代,每到这一天社区的妇女们聚集在井水边,边洗七草菜边唱“唐土飞鸟,衔来七草”的古谣,或可推断此俗来源于中国。

  日本为何舍弃了农历新年?

  日本自七世纪开始使用中国农历,前后一千多年。农历(夏历)是以黄河流域的气候来安排农业生产生活的历法,这对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日本并不完全适用。1685年,日本天文学家涩川春海结合国情编撰出第一部国产历书“贞亨历”,而后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幕末日本全国通行的“天保历”,这两种历法都是以阴历来制定一年的节气节庆,又称为“旧历”,一直沿用到明治初年。十九世纪中后期,日本率先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一系列社会变革走上了近代资本主义道路。作为“脱亚入欧”的一环,很多自古相传的民俗传统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历法上除旧布新也是其中一大变革。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网 2017-02-01
【本文责编:谷子瑞】

上一条: ·方寸间传承“春节文化”
下一条: ·年味之变
   相关链接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陆薇薇]日本灾疫叙事中的妖怪传说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
·[王晓葵]“休闲”中的文化记忆——以日本的“花见”为例·[毕雪飞]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菅丰]民俗学的悲剧:学院派民俗学的世界史纵览·[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的vernacular研究·[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
·[刘守华]比较故事学的中日之旅·[程梦稷]朝向“一国民俗学”:柳田国男的传说研究
·[刘守峰]柳田国男的海上心路·[何彬 马文]日本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学科构建及其反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