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蒋原伦]电子时代的民俗
  作者:蒋原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0-28 | 点击数:3728
 

  手机拜年和电子贺卡在这方面发挥的功能基本相同,但它是比电子贺卡更加普及的另一种电子拜年方式,手机拜年在使得该活动去中心化的同时,又大大扩展了其空间,更加自由多样,因此,手机拜年比电子贺卡更加频繁,更受欢迎。除了方便和及时,拜年讲究口彩,手机拜年能比较好地体现这一特点,即能汇集最讨巧最吉利的话语并加以剪裁和组织,既表达了节庆的祝贺,还有语言游戏的快乐。总之,和电子贺卡一样,手机拜年不仅免除了许多面对面交流可能会产生的困扰,而且也简化和多样化了拜年的方式。

  网络算命——心理治疗和娱乐并存

  这是最有心理治疗和娱乐意味的现代民俗,换一个谐谑一点的说法,可以称之为网络预测学,传统民俗中的占卦和算命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内容,在古代占卜,往往是国之大事,如登基、出征、狩猎、收成、等等,由国之大事转为个人前程的预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当然这里需要重要的媒介转换——算命先生。

  算命先生的存在,即以此为谋生职业的专业人员的出现,使得算命这一古老的行为不但能够流传下来,而且还成为一种特殊的民俗,算命先生是一个对民俗民风予以最多关注的人士,他的职业要求他熟练地运用民间习俗来对相关的生命现象和日常社会现象予以阐释,这些现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可以看作是命相,算命就是在对命相的阐释过程中对未知世界作出判断、预测或暗示等等。因此对民俗的了解和人情世故的熟稔,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算命过程同时是一个心理探测过程,算命先生的直觉和把握对象心理的能力一般来说,要优于常人,自然,这一切都体现在其随机应变的对答之中,算命过程基本是算命先生独自表演的舞台,演好或演砸取决于这位独角戏演员的各种能力。可以说,算命先生的算命还是一种生活经验机智的表现,算命先生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基本上没有复制的,而电子算命则把算命和被算都程式化了。

  网络算命缺少了传统算命中核心的一环——算命先生,这样算命中最主要的过程,命相的阐释过程就由网络和算命者自己来担当和完成,这一转变有点像500年前西方宗教改革中新教的产生,个人可以直接向上帝赎罪,不必通过神父来担任中介。

  网络提供算命的一切资源,各种算命的话语和方式,如麻衣相术、八字、骨重、求签、求子、星座(又一种洋风俗)等等,又将各种命途和可能的结果罗列出来,在鼠标轻易的点击之内即可获取,有点像商品陈列在货架上,供人们选取,算命者可以任选其中一种或多种。多种算命话语并存,这种情形在传统的算命中难以想象,因为无论是走街串巷的算命先生,还是大隐隐于市的绝世高人,均不可能同时掌握如此多方面的算命话语。另外不同的算命方式遵循不同的话语逻辑,不能相混淆,否则乱成一锅粥了:如麻衣相术基本是看面相,讲究眉相、目相、鼻相,还有上中下三停,天庭地阁之说,后来人们发展出手相、坐姿站相等等,增加了许多说法;八字算命主要是以出生年月日时辰的八字为解析对象,伴之以阴阳五行之理;骨重也是依据生辰日期,但与八字不同,它规定了年、月、日、时辰的每一项的重量,四项加在一起的总重量决定了人一生的命运,但从命理上说要简单得多。

  网络算命别开生面之处是汇集了上述的所有的算命话语,即不同的算命方式呈现在同一个界面上,有时还交叉杂陈在同一个主题下。即无论是测算爱情、婚姻、财运、年寿等,均可以同时套用各种话语,转换只在瞬息之间。这种大杂烩式的拼盘,只有在电子时代才成为可能,任何算命先生均不能胜任。

  网络算命虽然包罗万象,但人生的几个基本面无非是爱情、生活、事业、财运或官运、祸福、运程等等、因此算命的未知似乎已经包含在已知之中,即所有的可能性在网络搜索的范围内已经设定,因此网络算命过程可以看成是算命者在各个网站间游走,寻找适合自己心情和感觉的旅程,其间也没有中心点,同电子拜年一般,即网络算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却没有固定的舞台,或者说处处是舞台,每一个舞台提供似乎相似又略有不同的风景。算命过程是游戏过程,是一个有点像对号入座般的过程,至于入哪个座,命运又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算命人可以略略修正某些数据,如把阴历的出生日故意同阳历的相混淆,就能获得不同的命相。另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算命话语中可能有绝然相反的命运,特别是洋算命话语的引入,使得某些反差更加清晰,因此不同的算命话语之间如果相对照,有时会产生互相消解的作用。尽管如此,网络算命还是有其意义,它大致设定的几种可能命途,能看作是命运之神在冥冥之中的指示,当然最终决定命运的,仿佛是算命者自己掌中的鼠标。这是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一种娱乐,也是算命者对自己的心理所作的暗示,也许有心理治疗的功用。

  网上还可以随手预测一下别人的命运,比如星座速配之类的。其实这也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和娱乐方式,进而扩展到看风水的领域,将人和环境包罗一体,则更增加了神秘感和万物通灵的气氛,只有电子民俗才会有这类特殊的效应。

  如前文所述,电子民俗的种类很多,并且还会不断有新花样产生,除了网上灵堂要作另案讨论,其余的都可以看作大众文化在电子时代的延伸。电子大众文化凭借其媒介的强势,利用各种传统资源,拓展娱乐空间,因此对今天的传统文化应该有新的解读思路。

  注释:

  [1]陶立璠:《民俗学》,学苑出版社,2003年9月,第3页。

(原载于《都市日常》微信公众号 2016年10月26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陈艳】

上一条: ·[王利平]知识人、国族想象与学科构建:以近代社会学和民族学为例
下一条: ·[万建中]西部民族传统体育的身体经验和身体意义
   相关链接
·[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杨雨秋]当代互联网“姨妈神”俗信的文化解读
·[孟令法]“互联网+”田野实践教学问题反思:作为方法的家庭民俗学·[郭永平 贾璐璐]全球在地化与地方全球化: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王艳]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口头传统研究·[滕云]“10.24”程序员节:互联网时代的新民俗节日
·[宋嘉琪]互联网空间中的怪物生产·[张举文]探索互联网民俗研究的新领域
·[张多]短视频:移动互联网对神话文类的重塑·[肖涛]谣言与灾难记忆的建构
·[曹晋 孔宇 徐璐]互联网民族志·[高艳芳]网络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当代继承与发展
·[王铮]用好互联网 传承民俗文化·[姬广绪]城乡文化拼接视域下的“快手”
·[高艳芳]网络民间文学研究的审视·互联网让传统文化更“潮” 催生文创行业新业态
·[樊枫]“互联网+”下的民间文化发展现状·[邓思杭]“互联网 +非遗文化”模式探赜
·[杨秀芝]“互联网+”视野下的民俗文化活态化研究·当“春节+”遇到“互联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