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最早源自中国的工匠精神现在去了哪里?
  作者:黄征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5-16 | 点击数:4994
 

  资料图

  这件只是当时在日立公司实习的一件小事,但已经让我充分认识到,日本人非常注重细节的完美,对品质的坚守也达到了令人敬畏的程度。他们会不断地进行细节方面的修正,也就是所谓的“改善”,在一步一步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地向完美靠近。

  这种的“细节完美主义”在日立的工厂里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比如,在某个生产区域,他可以规划出最合适的行进路线,准确丈量出员工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具体需要多少步,并在地上印出一个一个脚印,引导你走这条最合适的线路;比如,车间里的每个门所在的地面上都会画上一个半圆,这是门打开以后的一个半弧形范围,这么做为的是让你留意,不要走在这个半圆当中,不然有可能会被门撞到。诸如此类的细节我看到了很多很多,可以说日立公司是“工匠精神”企业方面的杰出代表,从想法到规划,再到执行,最后到实际效果,都有着近乎完美的演绎。

  可见在日本,“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了一种民族文化和国家特征,深植在每个日本人的心里。

  极致的“工匠精神”背后却是日本人对创业失败的极大恐惧

  在敬佩日本“工匠精神”的同时,我也发现,日本不是一个创造性的民族,他虽然可以精益求精,但几乎没有任何创新。我记得当时和日本同事交流时,问了他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日本发展这么快,科技也很发达,到底有什么东西是日本人发明的?当时他楞了一下,笑着说,暂时想不出来,回去查一下明天再告诉我。而到了第二天,他还是没有想出来。于是我就问了另一个日本同事,他也不知道。然后到了第三天,这位同事告诉我说,随身听是日本人发明的,我随即告诉他也不是日本人发明的。他虽然有些不爽,但后来还是承认了。

  通过这件事也让我感觉到,虽然日本在“工匠精神”方面的确做到了极致,但是创新不足。我也和这个同事探讨了原因。他说,对日本人来说,他们很怕创新带来的失败,因为失败对个人发展以及家庭幸福的影响都太大了。

  很多日本人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能考入京都大学或东京大学,因为进了这些顶尖大学,他们的命运就会被改变。从这些大学毕业的学生,如果选择进政府工作,生活水平会很稳定,只要自己努力一些,就会有很好的前途;如果选择进大公司,也会有不错的发展空间。但他们很少会选择去创业,因为一旦创业失败,他的履历上将会留下失败的记录,无论政府机构还是大企业就很难再接受他们,所以创业对日本人来说,失败成本非常大。

  这在我随后的实习中也深有感触。当时我实习的地点在京都,离京都大学不远,所以也有机会认识了一些京都大学的学生,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对创业感兴趣,真的是没有一个人!对他们而言,进入一家大公司,有一个好的、稳定的未来是最重要的。而创业的成本实在太高了,一旦放弃去大公司而选择创业,万一创业失败的话,他们就很难再获得那些大公司的青睐。所以,这也让我充分认识到,虽然日本有着优秀的工匠精神和文化,在“改善”方面也精益求精,但在创业层面显然有着很大的民族局限性。

  德国的工匠精神

  我知道,在世界上能与日本工匠精神相提并论的国家,德国绝对是其中之一。德国人的极致严谨常常被很多人调侃成为刻板。但是全世界都承认,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除了奔驰、宝马、奥迪这些知名车企,闻名于世的还有Leica莱卡相机、Montblanc万宝龙钢笔、Rimowa日默瓦行李箱,无一不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

  曾被鄙视的德国制造

  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1830年,德国还是一个农业国。1871年,德国制造还处在假货和仿冒横行时代。1887年,英国人通过了侮辱性的新《商标法》,规定从德国进口的商品必须标注“Made in Germany”,以此区分劣质的德国货和优质的英国货。但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德国人知耻而后勇,不断调整和改进,终于跻身世界高品质制造的强国行列。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陈艳】

上一条: ·唐僧取经的故事是如何变异的
下一条: ·龙泉寺传说:宗教也需要“现代化”
   相关链接
·[唐璐璐]对“非遗”与“社区”的再认识——基于“德国现代舞实践”列入非遗名录的思考·[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陈亚琼]声音的书写:“理想集体”的话语表达
·[陆薇薇]日本灾疫叙事中的妖怪传说·“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
·[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
·[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王晓葵]“休闲”中的文化记忆——以日本的“花见”为例
·[毕雪飞]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
·[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菅丰]民俗学的悲剧:学院派民俗学的世界史纵览
·[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的vernacular研究
·[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刘守华]比较故事学的中日之旅
·[包汉毅 桂书杰]德国民俗学史上的“礼俗互动”·[程梦稷]朝向“一国民俗学”:柳田国男的传说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