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毛巧晖]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与民间文学的理论自觉(1949-1966)
  作者:毛巧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4-23 | 点击数:9521
 

  二、从“人民文学”到“人民口头创作”话语

  民间文学领域在政治权利话语的运作中重新规约研究范畴与主要研究内容,构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机构,积极响应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语境;同时民间文学领域也逐步形成了深层运作的学术与理论自觉。

  1949年7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在北平(今北京)大会师,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延安文艺精神的一次宣扬与推广。周扬代表解放区作了《新的人民的文艺》的发言,指出“解放区的文艺是真正新的人民的文艺”[19],在今后的文艺工作中必须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精神以及新文艺的方向,就是《讲话》所规定的“人民的”方向。他对于文学的核心理念表述的极为清晰,文学领域首先要树立与建构新的人民文学,延安时期的经验已经证明民间文艺在新话语体系中有其特殊性与优越性。什么是新的人民的文艺,民间文学与人民文艺的关系等成为讨论的重要话题。

  1950年4月上海北新书局率先出版了蒋祖怡的《中国人民文学史》一书。该书认为:中国社会有两种对立着的文学——“人民的文学”与正统的“廊庙文学”;[20]其中“人民文学”的特质为:口语的、集体创作的、勇于接受新东西、新鲜活泼而又粗俗浑朴,他这四性很显然来自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中关于俗文学六个特征的概括。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指出俗文学的特征为:第一是“大众的”;第二是“无名的集体的创作”;第三是“口传的”;第四是“新鲜的,但是粗鄙的”;第五是“其想像力往往是很奔放的……但也有种种的坏处”;第六是“勇于引进新的东西”。[21]这样的阐释使得劳动人民的口语文学也就是民间文艺列入中国文学的主流或正宗。赵景深在该书序言中称赞它“是以辩证唯物的观点,来叙述中国人民文学源流的尝试”,“是以马列主义为观点,以经济制度和社会生活来解释若干文学史上的问题的”,肯定了它“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高尔基、鲁迅、毛泽东、闻一多、郭沫若等人的说法,正是要打通古今文学的道路,鉴往知来,让我们知道今后应该走人民文学的方向,……比较切合于人民性的。”[22]赵景深认为应该“有一个‘新的民间文学运动’。”他更重视“指导青年们写作民间文艺,所以特别注重民间文艺的内容和技巧(包括音韵)之谈论。”[23]可见他为了努力契合新的人民文艺的要求,不惜改变民间文学的基本宗旨。但是他们的言论迅速遭到了文学界的批评和声讨。1951年6月的《文艺报》上,发表了于彤评论赵景深《民间文学概论》的文章,批评他对“由民间文学加工而成的作品的意义估计不足”[24]。8月,《学习》杂志发表了蔡仪的《评<中国人民文学史>》一文,他认为《中国人民文学史》一书的著者和作序者虽在书里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话,却不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因此,作者也不懂得什么才真正叫做“人民文学”。蔡仪指出,蒋祖怡在书中总结的所谓人民文学的那四个特点,“既没有说到文学的思想内容,也没有表现出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的特色”,只是表现了“一种极端庸俗的形式主义观点”,是把一般所谓的“民间文学”当成了“人民文学”。由于这种形式主义的观点,所以连“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在这本书中仅仅是偶然地提到了他的名字”,这是“胡适的《白话文学史》一流的变种”。强调人民文学并不等于民间文学。从这个辨证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新的民族国家建立后,文学领域的格局处于重构中。民间文学由于在革命时期的功勋使得其在新的格局构建中位置特殊。这时的民间文学思想沿承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思想,现代民族国家需要用新的意识形态改造和整理民间文学(最典型就是戏曲),引导大众的审美趣味,规范人们对历史、现实的想象方式,再造民众的社会生活秩序和伦理道德观念,从而塑造出新时代的主体即人民。民间文学的学术发展处于政治权利的话语规约之中,“人民文学”是以现代民族国家的文学建构为旨归,并未涉及民间文学的学术核心及其学理的合法性。

  国家文学领导机构的设置与变动也可看到这一情形。新中国成立之初,通俗文艺受到极大重视。1949年10月15日,北京市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成立,其主体精神承继了太行山根据地通俗文化研究会的理念与思想。赵树理在成立大会上指出:“我们想组织起来这样一个会来发动大家创作,利用或改造旧形式,来表达一些新内容也好,完全创作大众需要的新作品也好,把这些作品打入天桥去,就可以深入到群众中去”,他也认为这是新中国的文艺界的主流,正如他本人所说“如果说还用文坛两个字的话,将来的文坛在这里!”[25]1949年12月22日,通俗文艺组的贾芝等向周扬请示,拟设民间文艺研究会专事各种形式的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1950年3月29日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已经有了中国文联,周扬同志又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不是成立了第二文联了吗?”[26]其背后隐含了文艺界以及领导阶层对于新中国文艺主体与内涵的理解,也彰显了他们对新的民族国家文艺样式的理解与诠释。这些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就是新的人民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无论是作家文学领域还是民间文学领域对此都极为关注,经过学人的讨论[27],理清了民间文学不能等同于人民文学,但是民间文学在新的民族国家的显赫位置不容置疑,民间文学在新的政治语境中构建新的学术话语,在一定意义上也影响着新的文学样式以及塑造着新时代的“人民”。民间文学顺应着政治权利话语的表述,但是其深层对于自身学科合理性的构建也在积极地推进。

  新中国初期,民间文学除了延安时期的文学经验支撑外,主要就是吸纳与引入苏联的文艺理论。“仅从1949年10月到1958年12月,我国翻译出版的苏联(包括俄国)文学艺术作品3526种,占这个时期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艺术作品总数的65.8%之多;总印数8200.5万册,占整个外国文学译本总印数74.4% 之多。”[28]而民间文学亦如此。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翻译并引进了《苏联口头文学概论》[29]、《苏联人民创作引论》[30]等大量相关著作与理论,大家普遍认为“苏联学术界是今天世界学术界的一座灯塔。它用炫目的强光照射着前进的学者们的航路。”[31]“马克思、恩格斯虽不是专门的民间文艺或民族学研究者,但他们在民间文学领域中的学识的渊博和见解的卓越与正确,实为任何专门从事研究的学者所歆羡。”[32]

  民间文学领域根据苏联的口头文艺创作理论引入关键词与核心理念——“人民口头创作”[33],民间文学逐步脱离人民文学宏观的“人民性”话语,伴随着自身的理论自觉,逐步将研究中心置于“口头性”话语。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2015-04-01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林继富]百年来中国民间故事的集录
下一条: ·[朱刚]从“语言转向”到“以演述为中心”的方法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胡南]回到人的立场·[符腾]浅论《搜神记》民间文学的小说编成之我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