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梅联华]传统手工技艺文化空间的依托
  作者:梅联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30 | 点击数:7359
 

  (三)生产场所存在隐患

  现今,很多传统手工技艺存在于农村乡镇地区,且大多数以家庭式作坊存在。家庭式作坊一般存在空间环境局促、建筑结构老化、安全及卫生情况堪忧等问题,通常采用的是以住宅为生产场所,融业主家庭及仓库为一体的模式。家庭作坊房间狭小,操作间建筑结构老化,设施设备陈旧,而且操作间和设备得不到及时的修缮,存在私拉电线、墙皮龟裂、门窗松动等情况,空间安全隐患严重。此外,一部分食品类家庭作坊没有工商登记和营业执照,生产和加工食品存在着食品安全和卫生等不同程度的问题,有些甚至在室外露天生产制作。

  (四)附属空间有待提升

  有些家庭式作坊或生产基地处于农村乡镇地区,地方较为偏僻,虽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但没有明确的指引标志或入口标识,对于初次到此地的游客或外地游客来说辨识度较低,甚至没有相应的公交或旅游线路通达。南昌毛笔之乡文港、李渡久负盛名。中国近代四大名笔文港荣占其二,现今被誉为“华夏笔都”、“中国楹联之乡”,这里的男女老少几乎都熟习毛笔制作技艺,涌现出了毛笔制作大师周鹏程、邹农耕等以及知名微雕大师周信兴。许多人慕名前往文港毛笔市场,却将大量时间花在了路途上,就是因为缺乏道路指示标或宣传广告语做引导。此外,一些家庭作坊周边环境较差,条件艰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很不搭调。

  (五)销售市场空间缩小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的购买力显著增强。现代工业品凭借其生产力高、成本低的优势迅速占领了销售市场,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取代了传统手工制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正是由于使用传统手工制品的人群缩减,在与现代工业品的竞争中失去了往日的优势,受到现代工业品的挤压,市场占有率逐年降低,最终导致了传统手工制品市场空间的衰落。

  (六)文化背景空间缺失

  传统技艺与它的历史文化渊源是分不开的,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流传,然而普通大众对传统手工制品的制作技艺了解有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更是知之甚少,巨大的文化背景正一步步远离人们的视野,被人忽略。文化背景空间的缺失,十分不利于文化遗产本身的传承与发展。南昌瓷刻大师李强因擅长在瓷盘上刻画而被人熟知,其作品刻法细腻、流畅,栩栩如生,但售价较高,只有小众的爱好者作为藏品观赏、收藏。在南昌的艺术品市场上,李强师傅的艺术之路走得并不是很顺畅,缺乏强大的文化背景、艺术前景作依托,甚至希望前往瓷都景德镇依靠其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二、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空间利用对策

  (一)“静态保护”与“活态保护”相结合

  非遗的“静态保护”无非是建立博物馆、档案馆、数字化影音库等相对传统的方式,“活态保护”即为在原生状态下进行生产性保护,可以更大程度传承非遗文化,并实现经济效益,保障传承人的生活质量,以达到保护传承非遗的目的。现今只有一少部分博物馆或非遗基地实现了二者的结合,静态的展览传统技艺的流变过程,通过一幅幅图片、文字信息了解技艺的文化渊源、长久流传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外加实际操作工具的展览辅助游客增加印象;动态的演示传统技艺,让游客了解手工制品的制作过程,并专门开辟游客制作售卖区域,使游客在手艺人的指导下体验制作过程,并方便游客购买。自古以来,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就是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实现的。这种方式却不适合食品类技艺,毕竟涉及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不应随意参观生产场所。若要完整展示技艺,必须另辟展演区域,以区别对待。再者,专业非遗博物馆和传习基地要在加强专业人才及文物的补充、在藏品保护方面多下功夫、投入大量相关管理服务设施等问题上多做努力。而家庭式作坊普遍存在小规模问题,南昌城南龙灯实业有限公司也是从一家小作坊逐步成长起来的,已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文化产品生产企业,专业生产舞龙舞狮等民间工艺品道具,产品行销国内外,却一直存在厂地限制的问题。因此,家庭作坊可以通过政府扶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也可以多家联合组成行业协会,由协会牵头、政府支持形成合力共同发展,打造文化遗产空间,将观摩传习、现场制作、销售融为一体。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潘允康]社会习俗:社会控制的重要形式
下一条: ·[张永]“四川作家群”乡土小说的民俗学意蕴
   相关链接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
·[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
·[吴言]劳作模式与村落共同体的关系·[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
·[佟兆岁]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
·[安可然]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手艺传承·[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徐赣丽]手工艺在今天意味着什么?·[徐赣丽]如何回到生活:手工艺产业化之路
·[徐赣丽 滕璐阳]当代手工艺的都市实践·[朱刚]交流诗学模型及其在西部民族地区传统歌会研究中的应用
·[张晨]记忆“过往”与记忆“未来”:圩场的两种发展面向·[肖宇强] 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及对接乡村振兴发展探究
·[孙芳]大运河山东段木版年画文化空间的建构·[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李琦]城市化进程中庙会文化空间的重构·[王均霞]朝向普通人日常生活实践的神话图像叙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