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潘晟]重构中国古代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
  作者:潘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2-04 | 点击数:4369
 

  厘清古代知识体系为现实提供参照  

  我们认为这一思路下,以下几个层次的探讨相对较为重要。第一,以同期史料为基础,复原不同时期对各种知识(包括技艺、术数、仪式、信仰等)的认识、描述、探索、区分等,勾勒出不同时期知识整体及其各分支的基本面貌;第二,探索不同时期对于各分支知识认同的过程,这种认同包括起源、概念确立、知识分化、系统化、精密化过程,及其对自身历史、知识性质的不断再塑过程,即古人对于某类知识的自足或自洽性的自觉过程;第三,探讨并复原古人创造、累积不同知识、技艺的理论与方法,及其自我解释的变迁,传承与传播的时间或空间过程;第四,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以及知识内部家派的竞争与外部地位的合法性竞争,知识整体趋势及各分支与所处时代的社会关联性(制度、风尚、政治经济、事件等)。  

  同时,我们不应局限在占据正统地位的知识,还应该包括深入日常生活的、往往带有口耳相传色彩的“工匠”或“神秘”知识体系,乃至并不具备知识资格的部分,如卜筮、巫术;不仅包括传统的医学,还包括祝由、符箓、丹道等;不仅包括谋略、军阵,还包括星占、风角等。  

  在这其中仍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对象与范围的宽广并不等同于面面俱到,不加区别地展开。知识作为整体,在方法上它并不是一个可以直接讨论的对象,从部门或分支展开具体的研究仍是最基础的工作。其次,要注意古人有没有自觉的认识,是否存在系统的或相对自洽的概念、理论或描述体系。尤其要注意,作为一种类型的知识,它在当时的知识世界中处于何种位置。最后,要注意那些没有文字体系或很少文本描述的“知识”,它们往往是一种“手艺”,还不具备“文本知识”的资格,是一种“活的传递的知识”。  

  在已有的科学史、学术史研究基础上,初步厘清古代知识的起源、分化、演变过程,它自身的概念、认识方法、整体结构等基础问题,将会为具体的比较研究(中西比较、古今比较)提供可以凭信的成果。同时,充分深入理解古代知识体系,一方面为发挥数千年来累积的经验知识的积极作用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一方面或改变数千年累积起来的传统知识在当代语境下左右失据的局面。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01月29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叶晔]拐点在宋:从地志的文学化到文学的地志化
下一条: ·[吴相洲]学科视野下的乐府学
   相关链接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刘晓峰]时空一体化:中国古代时空观的核心特征·[朱钧 朱敏]论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的概念发生
·[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
·[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
·[叶玮琪]唯有天太拜魔王:清代京西慈善寺魔王信仰中的“旗人记忆”·[闫建微]冀南地区十八村奶奶信仰与姻亲关系研究
·[徐进]琅琊祭海节的原真性问题探讨·[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吴秋林]藏佛刻:符号化生存的智慧和精神·[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
·[王仁之]泰山商铺的民俗存留与新变·[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滕晓彤]明代延庆碧霞元君信仰初探·[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那仁毕力格 萨其拉]古代人禁忌习俗多样功能探源·[马梦莹]后土图像身份判断新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