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李晓岑]阿昌族的制铁技术及相关问题
  作者:李晓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11-14 | 点击数:10182
 
(6)淬火:一般在一个木槽中淬火,叫做“蘸水”。水约盛木槽一半多。淬火时,先淬刃部,再用锤锻打刀的各部分,通过冷加工,使钢材更坚硬,最后淬刀的全身。工匠说,大件好淬,小件难淬。
这种砍刀,因民间需要量大,在芒东寨打得很多,几乎每家都能熟练地锻打出各种规格的产品。
打好的产品,都要打上自家的标志,如梅花、三角等花纹,各家都有一个铁质的标准件,既是为了防伪,也是保证质量的象征。各家的标志不能冒充,否则将发生争执。各家的产品也有自己的生产规格,如同现在的技术标准。
打铁工具有锤子、铮子、起子、“角铁”、锉、尺、水槽、火炉、风箱等。最重要的是锤子,他们又称“阿昌患”。锉子叫“立参”,铮子叫“阿昌顿”,等等。这些术语,汪宁生先生已有很详细的调查。但笔者听到凿子叫“中”、风箱叫“少”,与汪先生的调查稍不同,也许有不同的发音。
打好的铁农具,有拿到集镇市场上卖的,也有专门来户撒买的,当地各种民族都有购买的,如傣、景颇、德昂、傈僳、汉、回等民族,甚至缅甸人也常来买。一直是德宏一带这些民族使用的农具的主要来源。
 
3 新寨的景颇刀制作
 
腊撒的景颇刀,是极为著名的,所谓“景颇刀”,是指阿昌族做的长刀,它多被景颇族佩用而有此称谓。景颇刀在整个滇西南地区极受欢迎,景颇、傈僳等民族都以拥有景颇刀为自豪。视其为宝刀,出门必佩景颇刀。据说,在景颇人家,每家都备有规格很齐全的各种刀具,结婚送礼用的都是阿昌刀。阿昌刀成为对景颇人的民俗、生活和文化都有重大影响的器物。
长刀主要在腊撒的芒旦、新寨等村寨制作。我们主要调查了新寨。
新寨仅有24户人家,100多人,但家家都打景颇刀,这种景颇刀与砍刀不同,因有磨刀手续,周身发亮,又称“亮刀”。刀面上还要嵌铜花纹。十分精致。我们在一个家庭作坊中观看了打一把景颇刀的全过程。
(1)下料:把废旧钢材进行切割,用凿子等工具,在铮子上进行。若打好刀,要选用好的钢板下料。
(2)烧料与打铁:加木炭烧火,鼓起风箱,在炉中反复烧铁料,反复打铁,约十余次。需要两人配合。有时,在烧刀时,要把盐巴撒到正在烧的铁料上,这样反复锻打时,可把铁料中的渣子逐渐地挤去。
(3)刮皮:铁料成形后,放到木凳上,人相对而坐,用锉子刮磨铁皮。方法是双手用力,从里到外地刮,使刀面刮光亮为止,又称“擦白”。现在已多用砂轮打磨,但工匠说,仍以锉子刮出的刀性能好,价格要贵得多。
(4)淬火:用钳子夹铁料,在木槽中淬火,先淬刀锋,再锻打,加大表皮硬度,然后再急淬整个刀身。因淬刀身时,温度已较低,所以刀背仍柔而坚韧。若制宝剑,就只能用油淬,因宝剑需要有较大的韧性,否则容易断。
这样,整个亮刀的制作即完成。越好的刀子,打的时间越长。一把宝剑要反复锤打数百次至千次之多,方能成就。打成后铁质极为精炼,老艺人打的刀剑可达到刀刃锋利,平时不用还可绕在腰上携带的程度,有“柔可绕指,削铁如泥”之誉。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百炼钢的技术。据老人说,过去打的刀,还有能“吹毛透风”的一种极锋利的刀,现在这种技术已失传。
新寨还有一著名的技术,即在铁刀上刻上“走铜”的图案。此项工艺似乎仅新寨有,为该村代代相传之技术。1958年的民族调查中曾有相关的记述:“在刀上刻有十二生肖的图案,灌以黄铜,成为极其美观的实用工艺品。”[2]20世纪70年代汪宁生先生调查时也曾听到,但未曾见到。这次我们幸得见到,根据观察,其工艺如下:
(1)划线:用铁工具在刀背上划线,先划两条平行线,再划各个方格。
(2)凿图案:以凿子为工具,把12生肖等图案凿在刀背上,凿的深浅要合适,约需凿半个多小时。此步骤为手艺活,要长期操作才能熟练掌握。
(3)涂铜粉:先烧刀子,然后把化学药品和铜粉等混合后,涂在12生肖图案上,以涂满为度。
(4)烧刀:把涂了铜粉的刀子放到炉中,加上木炭,开足鼓风机,用大火烧刀子,达通红为止,此时火焰呈绿色。
(5)淬火:用钳子把刀子夹出,立即完全地放入水槽中,对刀体进行全身淬火。
(6)刮白:人坐在凳子上,用锉子把刀身上的铜粉等刮去,使刀身发白发亮。
(7)淬火:再把刀子拿到炉中烧,到一定程度时,第二次淬火,此时为局部淬火,仅淬刀锋即可。
(8)修饰:用锉子或砂轮等再刮、反复磨刀面,直至此刀闪闪发亮为止。
至此,“走铜”刀的制作过程完成。这种刀, 细铜线组成的花纹均匀地镶在铁刀的器身上,十分精美,可以说代表了阿昌刀的制作水平。此一技术,类似中国古代的错铜技术,但历史上并无此工艺的详细记载,其工艺技术一直是学术界所感兴趣的,阿昌族保留有此项技术,则为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的错铜技术提供了民族学的证据。
 
4 钢铁的材质处理技术
 
阿昌族钢铁的材质处理技术有淬火技术、夹钢技术和渗碳技术等。
阿昌刀最神奇的就是淬火技术,但前人调查时注意很少,所以这次我们着意调查了淬火技术。
淬火是改变钢铁性能提高硬度的关键性的方法。阿昌族制铁器时用的淬火方法很多,其方法各异。因淬火技术对阿昌刀的品质有决定性意义,铁匠对他们掌握的淬火经验十分看重,往往作为绝技互相保密,这在过去和现在都是如此。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冯骥才]让灿烂的口头文学永远相传下去
下一条: ·[王焰安]桃文化略论
   相关链接
·[李将辉]阿昌族印象:史诗·祭祀·山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