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万建中:存影像 建非遗展示中心
  作者:记者 王萍 王歧丰   摄影/图:记者 蔡代征 李木易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5 | 点击数:7604
 


  市政协委员 北师大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万建中:

  建议保留非遗数字影像

  万建中认为,对于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当务之急是抢救。非遗的范围很广,包括传统手工技艺、曲种,甚至是方言、生活方式、过年习俗等等。非遗流失不容忽视,不知不觉就消失了。“现在总说过年没有年味儿了,这就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

  北京已经公布了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它们的保护,不仅仅列入一纸名单,还要有进一步的保护措施。万建中建议北京建设老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将老手工技艺、曲艺以及方言记录下来,保留数字影像,万一传承中断,还可根据资料恢复。另外,通过视频演示的方式,展示给市民,也可以增加影响,培植生存土壤。

  政府还可以考虑建设专门展示非遗的一条街,把健在的老艺人请来现场展示,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为非遗老人整理口述史,目前还没有错过黄金时间,如果这项整理抢救工作不被重视,再过10年也许就来不及了。

【相关报道】

  市人大代表、北京工美集团总工艺师郭鸣:

  部分非遗基本没有市场

  “很多年前有专家提出,手工艺从民间来,应该回到民间去,但是经过十多年的考验,看来走这条路问题很多。”郭鸣说,手工艺的非遗传承保护,还是要有统一的平台和团体,单打独斗弊病很多,“还是要‘抱团儿’,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人才和资源的作用”。

  郭鸣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很多工美企业被“下放”到区县,由于疏于管理,回到民间后破产的不少。“人才培养青黄不接,大师年近古稀,年轻的接班人队伍没有形成。很多大师工作室处于微利、维持的艰难状态。有些企业仅仅靠20多人维持。人才、资金、技术传承三方面都面临问题。”

  郭鸣还特别指出,有一部分非遗现在基本没有市场。“人们的审美观在发生变化,虽然它是非遗,但是它确实无法融入现代人的生活”。这部分非遗,已经完全成为表演性质的,“只要让人们知道、了解就可以了,不可能形成大的产业”。

  “相反,有很多非遗项目市场前景广阔,比如说玉雕、景泰蓝,作为礼品、陈设品都很有市场。”郭鸣说,只要融入现代设计,产品创新,工艺手段创新,这些非遗技艺的发展前景还是很乐观的。“例如北京珐琅厂,已经从传统的‘瓶瓶罐罐’走进家庭装修装饰,订单非常多”。

  市人大代表、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杨凤一:

  提高传承人门槛并考核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昆曲等非遗的传承和保护绝不仅仅是拨款就能解决的。”杨凤一表示,“传承人的准入门槛应该提高,而且应该定期对传承人进行考核。”“传承人的职责到底是什么?有没有规范的非遗传承人制度?如果每年都评定一些非遗传承人,过于泛滥反而失去它的意义。”

  杨凤一认为,现在的传承人评定门槛过低,有时单纯以年龄“一刀切”,“只要年龄够了,就是传承人了,究竟能不能传承都不考虑”。同时,传承人的责任也要明确。杨凤一坦言,包括自己在内,很多传承人“即便没做什么工作,也没有人问责,大家也觉得很正常”。

  杨凤一建议,评定传承人的“门槛”要定得高一些,比如可以参考评定一级演员的标准,获过哪些国家级的大奖、在行业内工作的年限等,有专门的专家评议组进行严格的评审。要制定具体的限制,“比如有一些老艺人,不要说传承了,连行动都困难了,这样传承就无从谈起了。传承人不能只停留在名号上,一定要有实际的行动,包括传承了多少徒弟和学生”。

  就戏曲来说,传承并不是单独的教一出戏,要在艺德和技艺上都有要求。杨凤一建议,授予非遗传承人称号后要定期考核,要有各项硬性的指标,对传承人形成约束,真正把非遗的精髓传承下去。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民网-北京晨报 2012-01-15 01:46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乌丙安:小年拉开春节全民庆祝大幕
下一条: ·民俗学家谈过年(视频)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