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学理研究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研究

[赵冬菊]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
  作者:赵冬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2-21 | 点击数:13564
 

 

内容提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重要,与博物馆关系密切,双方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博物馆具有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种优势,应很好地利用博物馆的优势为保存文化多样性做贡献。
关键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6)02—0198—00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密切,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格局的形势下,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从事文化、文博工作的博物馆来说,与这一工作有什么关系?博物馆又该做些什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为此,笔者试图就此作一探讨,并希望通过此文向相关人士请教。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这里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其表现形式是口头传说、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与节庆、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皿、实物、手工制品等,其文化空间就是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它具有时空性的特点。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载体,其面是很宽泛的,它在人们的生活与情感中是无处不在和血脉相连的。它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因素,而且还是个人和群体享有更加令人满意的智力、情感和道德精神生活的手段”①。所以,随着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和发达国家推行强势文化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形势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成为各国的责任和义务而在全球掀起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热。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制定了保护“非遗”的方针: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同时,还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全国“文化遗产日”。为此,还特别强调了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措施:(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二)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三)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五)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的保护。同时,《通知》还第一次提出了把文化遗产的保护同自然遗产的保护联系起来的观点,指出:“国务院有关部门也要切实研究解决自然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受到如此的重视,是因为它首先联系着人们的情感,渗透着人们的心灵。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着文化的多样性,传承和满足着人们的多种心理需求、精神需求,人们陶醉在传统故事、节庆礼仪、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与人们的情感和精神需求相吻合的精神生活中,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充满激情、活力,形成积极向上的豁达与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形成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力量,这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和促成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其次,它体现着人们对人权的尊重。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在巴黎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宗旨之一就是尊重有关群体、团体和个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指出:“承认各群体,尤其是土著群体,各团体,有时是个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保护、保养和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为丰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性做出贡献”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各群体,尤其是土著群体,各团体,有时是个人在非物质遗产的创作、保护、保养和创新方面”的权利予以充分的保护和尊重,让“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这实际上是对人们文化权的尊重,使人们有权创作、传承和弘扬与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不但使自己的文化得到认同,而且由此加强同其他文化、其他民族的联系和沟通,进而增进友谊,促进发展,并同时避免一些矛盾和冲突的发生。以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由于这个县十分重视包括以山歌、南曲、跳丧、故事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工作,十分重视和尊重民间文化艺人和他们的创作成果,不但使这些艺人的权利得到了尊重,使他们的价值得到认可和体现,而且由于这些民间艺人在民间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而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多种文化精神大餐的同时,还集聚了不少闲散人员,减少了不少社会矛盾,消除了不少治安隐患,使得这里的社会治安良好,从而促进各方面事业的发展。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们的尊重,以及由此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及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再次,它是人们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还包括“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及其技艺。这些东西大多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体现着人们物质生活的需求,其实用价值的高低好坏、工艺或技艺水平的先进与落后……都是人们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标尺,是对现实经济的重要反映。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口头传说、表演艺术、风俗礼仪节庆等精神文化领域的内容,也是在一定的物质文化达到一定水平的结果,也是其经济活动的重要反映。这些,都是衡量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尺。由此,它也衡量着社会的进步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平衡各种关系的杠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就是要保护它的真实性、完整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系着历史与现实、物质和精神、人文和自然等多方面的因素,或者说,它与人、与物、与自然都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将这些多方面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整体保护,方能使各方面得以协调和平衡,达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人文和自然的协调。基于这样的种种原因,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亦显得更加重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
下一条: ·专题║ 龙的腾飞:中国与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链接
·[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
·[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
·[薛慧]论中国节日文化与戏曲演剧间的互动模式·[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
·[邵凤丽]礼为俗用:功能导向下“礼仪文体”的流变·[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安德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新的文明交流框架·[蒋愔澄]非遗工艺展览策划研究
·[高洁宜]由俗至礼:探析乡村移风易俗中的贺号习俗·[杜韵红]以村为馆: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
·[戴安妮 吴言]Cosplay的身体创作与互动研究·[程浩芯]传说入戏的文体互动方式
·[柏仙爱]政策网络视角下我国非遗文旅融合政策执行研究·[白廷举]仪式实践、礼俗互动与文化认知
·[程浩芯]通行叙事和地方叙事的互动·第38期敬文沙龙在京成功举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