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钱夙伟]非遗:有退出才有真正的保护
  作者:钱夙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9-09 | 点击数:3795
 


  文化部:国家级“非遗”将建警告、退出机制

  今年5月底,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91项,扩展项目164项。加上此前公布的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1219项。为了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管理,文化部通知表示,今后将实施国家级代表性项目的动态管理。

  近日,文化部官网发布了《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建立警告、退出机制。

  今年5月底,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91项,扩展项目164项。加上此前公布的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已达1219项。毋庸讳言,目前许多地方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这种只以申遗为目的的活动,不啻是一种潜在的破坏,或者已经在造成破坏。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的退出制度,已经是势在必行。

  当前,有些地方只看重入选名录的社会影响,保护措施不落实,甚至把入选名录当做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为入选名录不惜投入重金、不遗余力、志在必得。而一旦入选,就以为功成名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未得到相应的保护,甚至被扔在一边。

  有的地方,只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视作经济资源开发利用,忽视按照科学规律进行传承保护。一些地方将非遗过度进行商业化、功利化的“开发”、“利用”,弱化甚至异化了其文化内涵,最终导致非遗走样,甚至面目全非。

  入选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从宠儿变为弃儿,还是得到急功近利的“保护”,都让非遗传承人失去了话语权,或者是身不由己;而非遗的“终身制”,无疑也助长了非遗难以承受之重的“保护”。

  世易时移,非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样式,大多已经被时代所淘汰,才个个落得濒临绝境,也因此经不起任何的折腾。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建立国家级名录退出制度,尤其是把退出制度与官员的问责机制挂钩,对那些“折腾”、毁坏非遗者加以严惩。

  退出制度的推出,无疑将为盲目、片面的申报热降温,可以引导各地将工作重点从申报转移到保护。要让申报者知道,只有首先把保护的实事做实、而且后续的保护措施确有保证之后,才可能有申报的底气,从而除去申报热中的泡沫,筑高入选的门槛。

  另一方面,只有通过退出制度的倒逼,才能让入选名录成为保护的开始,促使各地在非遗入选后,只会有加倍的压力,从而更加致力于真正的保护。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退出机制,就没有真正的保护。

 

  文章来源:中新网-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9日 08:1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冯骥才]文化遗产不能一股脑产业化
下一条: ·[胡光]非遗保护,退出是必要的手段
   相关链接
·文化和旅游部出台新规完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建立中国传统村落退出机制
·中国非遗保护路漫漫·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立退出机制
·[胡光]非遗保护,退出是必要的手段·《非遗法》6月1日实施 首次明确传承人退出机制
·中国大幅减少国家级非遗名录入选名额 酝酿退出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