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献寻踪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献寻踪

云南少数民族古籍保护艰难中前行
  作者:杨颖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7-18 | 点击数:5576
 


  中新网昆明7月18日电(杨颖融)“虽然云南少数民族古籍和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至今仍以每年上千册(卷)的速度在流失,抢救任务十分艰巨。”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社规划办公室主任普学旺18日在此间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抢救保护正面临着资源与人才流失的双重困境。  

  由于民族众多,云南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占据着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半壁江山。在长期的劳作和生活中,各民族先后创造了古滇、南诏、东巴、毕摩、贝叶、铜鼓、稻作等历史悠久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他们有的用古老的民族文字,留下了卷轶浩繁的文献古籍;有的靠口耳相传,形成了独特的口传古籍。这些少数民族古籍不仅是云南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独具优越性的世界级文化资源,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弥足珍贵。

  普学旺告诉记者,在云南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少数民族古籍蕴藏量至少有10万册(卷),口传古籍达4万种。通过多年的努力,云南目前已抢救和保护的文字古籍数量约为3万余册(卷),口传古籍1万余种。在这些古籍中,约有3000余卷具备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资格。而以《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彝族毕摩经典译注》100卷等为代表的古籍编译、整理和出版则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2003年,《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进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少数民族古籍。

  虽然已取得部分成就,但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和保护依然让人担忧。“能从事编译工作的人越来越少,这样下去民族文化将不断流失与消亡。”普学旺介绍,当前他们最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人才。

  据悉,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云南省从2010年起已每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支持少数民族古籍抢救和保护。但由于古籍大部分是被民间知识分子、祭司、艺人掌握和使用,因此精通者甚少。加之岁月流逝,许多掌握者都已病患缠身或风烛残年,因此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编译人员早已寥寥无几。人亡技绝直接导致了许多古籍被征收后,因缺乏编译人才而成为“天书”。更为糟糕的是,受民风民俗和其他因素影响,在一些地区,有的古籍已被陪葬、焚烧或销售。在人才与资源双重流失的困境下艰难前行,这就是云南古籍保护的现状。

  民族文化逐步消逝的大势已很难改变。作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部门,一方面要加大对流落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进行普查、征收,另一方面只能抓紧培养一批还具有传承希望的古籍编译人员。“既使征收到的古籍成为‘天书’,我们也会尽力去抢救和保护。毕竟这是祖先创造的遗产,当后人看到时多多少少一定会有些感慨。” 普学旺无奈表示。(完)


【相关报道】

云南民族古籍保护取得新进展 千余册古籍获保护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7月17日 15:55


  中新网昆明7月17日电(杨颖融)17日,记者从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了解到,该省民族古籍抢救保护和翻译整理出版工作又取得新进展。去年至今,已有1000余册民族古籍得到抢救保护,而《建水百乐书》、《彝族招五谷魂经》等珍本古籍则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云南省民委古籍办主任普学旺介绍,古籍征收和传承人培训是云南古籍抢救保护的两项重要内容。从2010年10月至今,该省共征集抢救了纳西东巴文、西双版纳傣文、德宏傣文、金平傣文、彝文、瑶文、壮文等民族文种文献古籍1000余册(卷)。其中,《建水百乐书》、《彝族招五谷魂经》、《傣族佛教传播史》等珍本还有望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在古籍征收大有斩获的同时,民族古籍传承人培训同样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余名传承人通过专业培训,在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和保护意识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增强,这对今后云南古籍编译出版将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经费得到保障,以《董永与七仙女》、《木荷与薇叶》、《凤凰记》、《百乐书》等为代表的一批珍贵古籍也已得到了翻译出版,而《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彝族毕摩经典译注》两套大型套书的翻译出版目前则正有序开展。此外,在民族古籍普查、古籍数字化保护、珍本影印再造等方面,云南通过有益尝试同样取得了新进展。

  据了解,通过多年努力,目前云南省已抢救和保护的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约为3万余卷(册),其中有3千件达到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条件。与此同时,还发出版发行了彝、傣、纳西、回、哈尼、苗、基诺、傈僳、景颇等少数民族古籍七十余部。为加大古籍保护力度,2010年起该省人民政府还决定每年拿出2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民族古籍的抢救保护。(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7月18日 16:1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周飞战]江永女书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下一条: ·[拓和提]日本对我国维吾尔族历史文化的研究
   相关链接
·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
·[庄钧然]云南鹤庆瓦猫安放“地虎”仪式研究·[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董秀团]云南白族大本曲曲目创编与演述的“在地化”实践·[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昆明举行·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云南大学文学院顺利开班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 第三届东亚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论坛成功举办·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
·[张多]基于文史传统的交叉学科实践·[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
·[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普泽南]1950年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电影放映述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