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毛巧晖]章太炎的民间文学理念
  作者:毛巧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09 | 点击数:11513
 


  摘要: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他以文化为特性的民族主义思想,使得他能较早地关注民间文学,对史诗、神话、图腾等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强调民间文学的意义和作用,并且运用民间文学形式进行创作。尽管他的民间文学研究属于前学科性质,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理念对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章太炎 民族主义思想 民间文学
  作    者:毛巧晖[1]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因慕顾炎武为人改名绛,别名太炎,后以别名著称。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早年曾积极投身于资产阶级革命,并作为“拉车向前的好身手”为世人所推崇。他一生著作甚丰,涉猎广泛,如政治、经济、哲学、佛学、史学、文学、经学等,而且渊博精深。他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研究,早有学者注意到(钟敬文先生有关晚清改良派与革命派的民间文艺研究的系列论文),但是尚未进行系统论述。

  一、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的特性

  章太炎以写作古奥的文章闻名于世,谈论他的民间文学研究,会让人费解,但如果对其民族主义思想有所了解就不会产生这样的疑虑。

  20世纪中国“国家政权建设”的过程“是在民族主义(nationalism)以及‘现代化’的招牌下进行的”,[2]实际上从19世纪后期开始,民族主义就成为一个主要思潮。章太炎从幼年时就孕育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章先生从小聪慧,读书多悟,内心所含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发芽最早,愤满洲统治之虐,明春秋夷夏之防”、“年十三四就能够读《东华录》,年二十就读全祖望文,于郑成功事,愤然欲与满清拼命”,[3]但这时他对民族主义的理解还没有什么学理。流亡日本后,大量阅读日本和西方哲学、社会学书籍,从中吸收了相关的知识和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主义思想。

  章太炎认为民族主义,“如稼穑然,要以史籍所载人物、制度、地理、风俗之类,为之灌溉,则蔚然以兴矣。不然,徒知主义之可贵,而不知民族之可爱,吾恐其渐就萎黄也。”[4]他意识到文化在民族中的作用和意义,文化消失了,民族就会消亡,这样要抵制外来民族,维护民族的独立,就要依靠民族的文化,这样文化成为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特性。

  在他所理解的民族文化中,国粹是重心。“夫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所不与他国同者,历史也,语言文字也。二者国之特性,不可失坠者也”,[5]所言国粹主要指一个民族独特的历史,这个历史是就其广义而言,“可以分为三项:一是语言文字,二是典章制度,三是人物事迹……”。[6]他将其视作一个民族、国家能存立于世之基础,因此大力倡导和弘扬国粹,但其目的“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是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与其学欧、美,总是不能像的,何如学步中国旧人,还是本来面目。”[7]并且要通过国粹为民族建立一套符合本民族的文化秩序。

  他宣扬国粹的活动并不囿于精英阶层,而将其扩大到普通民众,希望“农夫野人”都可了解它。为此他也做过积极的努力,1909至1910年间,在东京用白话向海外留学生、华人讲述国粹,其目的是“用国粹激动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8]

  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的特性,以及通过国粹建立民族文化秩序的理念,使她成为晚清较早关注民间文学的学者之一。

  二、多领域、多视角的民间文学研究

  章太炎在人种、氏族、民族、人口、宗教、民俗、方言等领域的研究中都涉及到民间文学,这样就必须首先从他浩繁的学术中梳理出有关民间文学研究的片断。

  他提出文学起源于史诗,并阐述了史诗的内容。“盖古者文字未兴,口耳之传,渐则亡失,缀以韵文,斯便吟咏,而易记忆,意者苍、沮以前,亦直有史诗而已”;并且认为“韵文完备,乃有笔语,史诗功善,后有舞诗”,[9]用进化论思想论述了中国文学形式的进程。他根据自己当时所接触的外国文学史,认为史诗包括民族大史诗、传说、故事、短篇歌曲、历史歌等,可见他所说的史诗类似于后世民间文学中的韵文类,与当前学术意义上的史诗内涵不同。

  他运用西方神话学理论,对神话从学理意义上进行阐释。他在《原学》中明确指出“立学术者无所因。各因地齐、政俗、材性(按指:地理;社会;个人性格、才能)发舒,各名一家。”用三种因素来说明学术、文化的产生,并归结出:地理因素只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影响较大,到了现代,世界各地四通八达,这一因素对学术的影响逐渐衰微;有异常禀赋的人本来就少,还要受时代条件的限制,并且他的学说如果违背时代的要求,也不会为众人接受。也就是说由地齐、材性决定学问方向的时代已过去,只有政俗的因素最重要,“古者有三因,而今之为术者,多观省社会,因其政俗而明一指。”因此他在论述古代神话时,对于希腊“海中有都城曰韦盖。海大神泡斯顿常驰白马水上而为波。中国亦云。此非宾海者弗能滤造是也。伯禹得龟文,谓之九畴。惟印度亦曰鸿水作,韦斯拿化鱼,视摩拿以历史,实日鱼富兰那。二之迹,国有大川,而馈饷其诬。……地齐然也”[10]他用希腊、印度及中国濒临川海的自然条件,说明这些国家那些内容涉及浪涛、龟鱼等形象的神话产生的原因,这是运用了神话学上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另外他在《正名杂义》中论述语言的假借问题,引用了姊崎正治和马科斯·牟拉(注:马克斯·谬勒)关于语言的必须表象和神话由语言疾病所产生的意见,他伸论说:“然最为多病者,莫若神话。以瑞麦来牟为天所来而训形来,以乞(燕)至得子为嘉美之而造孔字,斯则真不失为瘿疣哉!”[11]由此可见,章炳麟在中国科学的神话学正在怀胚的时期,就在论语文的论著中给以介绍和应用,同时他在文化解释的问题上前进了一步,摈弃了极端唯心主义的观点,意识到了文化产生、构成的客观因素。另外,他提出了自己对于帝王感生神话的看法。“……然自皇世,民未知父,独有母系丛部。数姓集合,自本所出,率动植而为女神者,相与葆祠之,其名曰托德模。(见葛通古斯《社会学》)……野人天性阔诞,其语言又简寡,见虚墓间穴宅动物,则眩以死者所化。故埃及人信蝙蝠,亚拉伯人信海麻。海麻者,枭一种也。皆因其翔舞墓地,以为祖父神灵所托。其有称号名谥,各从其性行者。若加伦民族,常举鹭、虎、狼、鹿自名;……植物亦然。加伦民族,常以絮名其妇人,亚拉画科民族,常以淡巴菰名,久亦为祖。剖哀柏落人,有淡巴菰、芦苇二族,谓其自二卉生也。其近而邻中夏者,蒙古、满洲,推本其祖,一自以为狼、鹿,一自以为朱果,籍其宠神久矣。中国虽文明,古者母系未废,契之子姓自玄鸟名,禹之娰姓自薏苡名,知其母吞食而不为祖,亦就草味之绪风也。夏后兴,母系始绝……”[12]他阐述图腾理论并用它阐释中国古代的帝王感生神话。尽管他目的是“芟夷其伪者,而本氏可睹也”,但他科学的神话见解以及在中国神话学史上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2011-02-0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赵沛霖]《诗经》史诗古今研究大势
下一条: ·[施爱东]龙与图腾的耦合:学术救亡的知识生产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胡南]回到人的立场·[符腾]浅论《搜神记》民间文学的小说编成之我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