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82.8%的人希望强化中国人自己的仪式
——民调选出人们最看重的三大仪式:婚礼、葬礼、升国旗
  作者:记者 王聪聪   摄影/图:朱嘉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4-23 | 点击数:6670
 


 
3月19日,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高三年级学生成人礼仪式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感恩”成为主题。
图为高三六班的黄欣唯与62岁的大姨相拥而泣。
 

      日常生活中,从毕业典礼、婚礼到葬礼,各种仪式和典礼伴随着几乎每个人的一生。有人认为,如今仪式虽然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华丽,但仪式带来的感觉却越来越缺失。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2440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2.0%的人感觉日常仪式活动缺失仪式感,其中27.6%的人表示“非常缺失”。

      受访者中,“80后”占33.3%,“70后”占34.1%,“60后”占18.1%。

      67.7%的人认为目前秉承传统文化内涵的仪式太少

      上海市某国企职员小团下个月就要举行婚礼了。她想办一个纯粹的中式婚礼,但最后却发现,绝大多数婚庆公司提供的都是西式婚礼服务。婚庆论坛里,年轻人晒出的婚礼服装也基本是婚纱和西装。小团感到很困惑,“为什么人们都办西式婚礼?西式婚礼中互许誓言等程序有西方特定的宗教文化背景,中国人这么办只是徒有其表。”

      “没有文化内涵”,这也是小团平时参加其他仪式的感受:一些仪式就是领导讲话,听的人昏昏欲睡;一些仪式非要请一些名人大腕儿“压场”,光出场费就是一大笔开支……

      人们怎么看当下仪式的现状?调查显示,69.3%的人认为目前仪式作秀成分多,铺张浪费;68.3%的人认为仪式就是形式主义,走过场;67.7%的人感觉秉承传统文化内涵的仪式太少;52.4%的人表示,当下仪式教育缺失,很多人不了解仪式内涵。

      著名人文学者李汉秋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目前仪式感缺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史原因:人们对传统礼仪曾态度偏激,视之为旧文化、旧传统,要与之决裂。这种错误的观念影响了几代人,仪式的文化传统被割裂了。

      他介绍说,俄罗斯总统卫队分列式是彼得大帝时期创下的,直至今天仍然是国家仪式。韩国每年春秋两季都举行祭孔的释奠礼,已有几百年的传承历史。而我国,基本上没有全国性的传统仪式。

      “很多人还有一个错误观念,认为仪式就是形式主义。”李汉秋说,形式主义是过分强调形式,并不是所有的仪式都是形式主义。好的仪式能起到规范行为、陶冶性情、稳定秩序、引导社会风气的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赵丙祥认为,城市居民仪式感缺失的问题更突出。楼房这种居住方式对仪式的冲击很大,比如现在很少有人会在楼房摆牌位拜祭祖先。城市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一些年轻人回农村老家参加婚礼就很有仪式感,因为有亲朋好友等社会关系和习俗在支撑。

      人们最重视哪些仪式?调查显示,“婚礼”成为首选(75.2%),其次是“葬礼”(64.6%),“升国旗仪式”排名第三(49.7%)。

      赵丙祥指出,婚礼和葬礼是中国传统观念中的生死大事,处理的是相同的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从传统文化结构来说,原本就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仪式。升国旗则是新传统,是从上到下贯彻得最彻底的仪式。

      被访者看重的仪式还有: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45.2%),老人做寿(44.7%),入学、毕业仪式(36.0%),祭祀仪式(35.3%),成人礼(18.8%)。仅5.2%的人表示什么仪式都不重视。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2011年04月21日 07 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李鹏飞]加拿大印第安人的自立之路
下一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警惕打着保护旗号的破坏行为
   相关链接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马盛德]仪式与舞蹈·[庄钧然]云南鹤庆瓦猫安放“地虎”仪式研究
·[张芸朵]“热闹”:宁夏燎疳节的身体感研究·[杨吉然]滇西地区“开财门”仪式研究
·[徐鹏飞]生长与式微:农村丧葬仪式的变迁·[席晓燕]宗族祭祖仪式的文化重建
·[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温秀秀]仪式文艺视域下新时代赣南采茶戏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
·[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裴新华]大宾与“先生”:仪式专家的知识融合实践
·[宁祥文]开锁仪式主持者身份的建构·[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刘璐瑶]风险社会语境下当代日常生活仪式的变与不变
·[林诗瑶]婚嫁仪式中的身体实践与身体意义·[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