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大师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大师

[江帆]谭振山活动年谱
  作者:江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4-22 | 点击数:16288
 

 

  谭振山1925年农历11月10日出生於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县罗家房乡太平庄一普通农家。时家有祖母孙氏,继祖父赵国宝,父谭永春,母崔氏,兄谭成山,谭凤山,姐傅氏,共八口之家。

  1930年(六岁):

  谭振山对听来的故事开始记忆,储存。此间,接收的故事主要来自祖母,继祖父。

  1932年(八岁):

  谭振山随家迁沈阳市新城子区兴隆台乡盘古台村其伯父谭福臣处,开始接收伯父谭福臣的故事。

  1934年(十岁):

  谭振山随家迁至新民县罗家房乡达子坟村,进入新安堡小学读书,接收乡邻人称「老饱学」沈斗山的故事。

  1936年(十二岁):

  谭振山随家迁回太平庄新安堡。此间,接收的故事主要来自乡邻国生武,舅父崔文,长兄谭成山,同时,开始在同龄人中讲述故事。

  1940年(十六岁):

  谭振山国民高等小学毕业,此后务农两年。

  1942年(十八岁):

  谭振山到家乡附近的一家鞋铺做工并管理帐务,再次工作两年。

  1944年(二十岁):

  谭振山被伪满州国徵兵到沈阳市陆军卫生学院学习司药与医疗器械操作。

  1945年8月(二十一岁):

  「光复」后,谭振山回乡务农。

  1948年(二十四岁):

  秋天,谭振山结婚,娶妻刘淑琴。参加村土改工作,任村农民会文书。进入故事讲述活跃期,讲述的故事深受村内民众欢迎,被乡邻誉为「开心钥匙」。

  1948年——1955年(二十四至三十一岁):

  谭振山担任村文书工作,继续从事故事讲述活动。

  1956年——1965年(三十二至四十一岁):

  合作化,人民公社期间,谭振山担任村社会计。工作,生产之余进行故事讲述活动。

  1965年(四十一岁):

  谭振山调至罗家房公社农田水利办公室任总务工作。此间经常吃,住在农田水利建设工地上,讲故事名声大震,每晚都有公社农田水利干部,民工,当地民众前往驻地听他讲故事。

  1966年——1967年(四十二至四十三岁):

  「文革」运动波及乡村,讲故事活动被禁止,谭振山在隐蔽状态下偶有讲述活动。1967年回家务农。

  1967年——1986年(四十三至六十二岁):

  谭振山在家务农,基本未从事故事讲述活动。此间,将八个儿女抚育成人。

  1986年——1997年(六十二至七十三岁):

  谭振山在太平庄村担任出纳员。

  1986年(六十二岁):

  春天,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普查工作开始。新民县罗家房乡广播站站长李会元登门到谭振山家进行故事普查与采录工作。数次动员之后,谭振山打消顾虑,开始对储存的所有故事进行讲述,李会元以录音方式进行采录并整理。

  1987年(六十三岁):

  谭振山数次应邀赴新民县参加民间文学集成普查,采录会议,向与会者讲述故事。沈阳市民间文艺工作者项阳,新民县民间文艺工作者方学斌等人多次登门采录故事,此间李会元继续进行故事采录。经粗略统计,上述采录者采录的故事已逾600则。同年,荣获「沈阳市优秀民间故事家」称号,并被家乡所在地曹家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多次应邀到曹家小学,曹家中学给学生们讲故事。

  8月,新民县将全县在民间文学集成普查中发现的数十位故事家集中於县内的林业招待所,举行讲故事擂台比赛,时任辽宁省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副主编的江帆到会对全体故事家进行鉴别。谭振山在会上讲述了《洞房认义女》,江帆首次聆听了谭振山的故事,予以很高的评价。

  9月,江帆乘长途汽车到新民县罗家房乡太平庄村,初次登门对谭振山进行家访,开始采录谭振山的故事并对其故事活动展开研究。

  11月,江帆再次登门访问谭振山。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10年2月4日

上一条: ·[江帆]农耕文化最后的歌者──对民间故事家谭振山追踪研究的学术思考
下一条: ·专访“民间故事大王”谭振山
   相关链接
·[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
·[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董秀团]移植与新塑:白族民间故事对印度佛教文学的吸收和化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