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杨雪梅]我们的如何成为世界的
  作者:杨雪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27 | 点击数:3661
 

     提起古籍,我们能想到的形容词便是浩如烟海和汗牛充栋。除国家收藏单位图书馆、博物馆、文献收藏单位的以外,还有大量古籍保存在民间、研究部门和宗教单位,保守估计,全国古籍总量超过4000万册,这真算得上是一笔甜蜜的财富和苦恼的负担。

 

  说是甜蜜的财富,是因为古籍文献乃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创造的文明成果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见证。与其他一些文明古国由于缺乏典籍,历史研究缺乏根据相比,中国的历史有大量典籍作为明确记载。说是苦恼的负担,是因为谁都知道古籍的整理耗资耗力,而且越整理越多,如同一个电脑的内存,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的再利用再整合,会影响到整个电脑的运转。

  其实从宋朝开始,历代的统治者就都以修大书为国之大事,从宋朝的《太平御览》到明朝的《永乐大典》再到清朝的《四库全书》,规模一次比一次浩大。而当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在法国也有狄德罗在编纂另一种形式的《百科全书》。不同的是,我们的古籍整理面对的是过去,旨在维护皇权的统治,而法国的百科全书吸收的则是世界的知识,旨在进行启蒙。这两种不同的取向,也许就决定了此后数百年不同的国家命运。

  值得一提的是,结束了闭关锁国历史的中国,经过上百年的努力,我们几乎翻译引进了世界其他文明从古至今的所有经典著述,这意味着中国现在所拥有的书籍包含了两套独立而完整的知识体系,一套是我们中国独一无二的经史子集,一套是世界文明的清晰脉络。这是世界其他国家都不能比拟的。现在需要做的是,如何使这两套体系发生作用。我们的,我们一直珍视着;世界的,我们也一直在学习着,然后呢?

  这让我想起以前戏剧界经常争论的一个问题。英国人一直以莎士比亚为荣,因为莎士比亚不仅是英国的,更是世界的。虽然英国的戏剧界、影视界一直在改编创新着莎士比亚的经典,用他的戏剧抒发着自己的情怀,但更多的时候,是全世界的人民都以莎士比亚为载体喧宾夺主地表达着自己的爱恨情仇。中国也一直以自己的戏剧代表京剧为荣,它也是世界艺术的杰出代表,可不同的在于,京剧似乎只能由中国人来演,即使在中国人中也只有少部分人能演。中国的京剧怎样才能成为世界的呢?

  400年前,一个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虽然出于传教的目的,他一方面向中国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又非常认真地学习中国的文化,最后他爱上了中国的文化,而且觉得中国的文化与西方文化“同大于异”,并开始向西方介绍中国的孔子,介绍中国的四书五经,从而开启了西方的汉学研究,在他之后研究中国文化的书籍成倍地增长。40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从过去忙于纳百川的“洼地”慢慢地向“高地”崛起,我们的文化如何向四周扩散呢?还是随着中国的强盛,所有人都能认识到中国的好,就像当年他们追逐丝绸、瓷器一样,来追逐我们的文化呢?

  在以前的世界史体系中,中国并不是主线。其实中国古籍的完备和有序使其完全具备成为世界史主线的可能性。应该说,中国在使许多外来的文明体系中国化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在如何使自己的知识体系“世界化”方面还有许多的差距。当有一天,中国足够强大,中国的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研究最重要的内容时,我们是否准备好了足够的资源?那些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古籍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2011年02月25日 09:04 来源:人民日报

  文章来源:中新网

上一条: ·广州今年炮声渐响不言开禁 应否“禁炮”再热议
下一条: ·[朱四倍]“传统年”正名未必能挽救“年味淡”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