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立春:“迎春、打春、咬春”
  作者:记者 周润健 蔡玉高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04 | 点击数:14240
 


2月3日,广西侗族村寨男性青少年脸蒙棕树皮扮成“帽告”,游街穿巷向村民拜年,
“帽告”是当地传说中能给人带来幸福安康的吉祥神。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天津2月3日电(记者 周润健 蔡玉高)4日迎来农历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我国民间有“迎春”“打春”和“咬春”的美好习俗。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从天子到庶民都要参加的一项活动。迎春习俗,体现了古人对春天、对农业的重视,也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的祈盼。

  “迎春”,事先必须要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最初的迎春活动,主要是一种国家祀典,发展为民间庶民活动的迎春活动。

  立春之日,民间还有“打春”习俗,又叫“鞭春牛”等,起源较早,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因为,春牛在塑制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

  “打春”的风俗,最早来自皇宫。传说立春这一天,皇宫内外都要把它当作节日一般,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在民间,立春日则流行“送春”,即送泥制小牛。

  除了“迎春”和“打春”外,另外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立春吃春饼,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因此,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咬春”的另一种食品就是萝卜。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链接

  立春准确时间是今日12时33分

  关于今年立春的时间,社会上流传着三个版本,有的说是2月3日立春,有的说是2月4日立春,还有的说是2月5日立春,到底哪天立春呢?天文专家表示,按照紫金山天文台发布的权威年历,今年立春的准确时间为2月4日12时33分。

  “属兔”应从正月初一算起

  3日是正月初一,而4日则迎来立春节气,春节和立春紧相邻引发了社会上就农历兔年该从何时算起的争论:有的说农历兔年从立春日算起,有的说从正月初一算起。天文专家强调说,农历兔年应从正月初一,即3日零时算起。

  兔年为“单春年”

  4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表示,和刚刚过去的虎年两头无春不同的是,辛卯兔年为“单春年”,有一个立春日。

  因为立春在岁尾或岁首,所以经常出现立春节气跑到上一农历年的岁尾或跨到下一农历年的岁首。这就出现了农历年两头春、单春或者是无春的不同情况。(据新华社)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网 2011-02-04 09:2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春节:被遗忘的古老风俗
下一条: ·玉兔迎春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余仁洪]解码立春文化基因 助推乡村文旅发展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鲍燕飞]礼俗互动视角下立春鞭春牛巫术信仰的演变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关于征集“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研究课题”选题的通知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在京成立·[刘卷 王敏]基于二十四节气与地域文化符号的叙事性产品视觉设计研究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