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肖复兴]话说兔年立春
  作者:肖复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03 | 点击数:8019
 


  今年的立春在大年初二,仅仅挨着春节。

  漫长的农业社会的历史,使得我们中国的节日和节气密切相关,而无论是在节日中,还是在节气里,立春都是格外突出而至关重要的。一年之际在于春,经过了秋收冬藏之后,春天的到来,是周而复始、万象更新的新的一年的到来,对于传统中国来说,其实就是土地的复苏,草色遥看近却无,又要开始播种,期望着新一轮的收获。

  □肖复兴(北京 作家)

  1 咬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我们又叫迎春、送春、打春、咬春、踏春、邀春、讨春。春字前面的那一个个不同的动词,无一不透露着我们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跃跃欲试之情。我没有看到过哪一个节气有立春这样多的修饰和形容,简直像是多声部的重唱。明刘若愚著《酌中志》中记载:“立春前一日,顺天府于东直门外迎春,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士,赴春场跑马,比较优劣。至次日立春,无论贵贱,皆嚼萝卜,曰‘咬春’。”可见那时的风俗与风情,迎春、踏春、咬春、讨春,是在一起进行的,透着格外的热闹。

  迎春、送春、打春,说的是一回事;踏春、邀春、讨春,说的是一回事;咬春,说的又是另一回事。

  先来说咬春,立春这一日,民间是讲究要买个萝卜来吃的,这叫“咬春”,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这个风俗自什么时候开始,我不清楚;皇宫内,要不要咬春,御膳单里有没有记载,我也不清楚。但是,我知道在民间,这一日却是人人要咬春的。在老北京,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这是我小时候还能够听到的声音,见到的场面。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北京卖的是那种心里美萝卜,都是经过了一冬储存的,哪怕便宜得糠了心呢,也是要咬一咬的。

  清人专有《咬春诗》:“暖律潜催腊底春,登筵生菜记芳辰;灵根属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切玉匀。佐酒暗香生匕梜,加餐清响动牙唇;帝城节物乡园味,取次关心白发新。”可以想象,那时咬春的风俗还是非常浓郁,也是非常时尚的。诗中所描绘的咬春吃萝卜,有点像是感恩节里美国人吃南瓜的劲头,花样翻新,且分外精细,乡园味十足。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风俗。

  2 踏春

  踏春、邀春和讨春,是指踏青郊游,皇都佳丽日,春日艳阳年,这是无论皇宫内外一律都要的必备节目。明诗专有记述:“东风渐次步青阳,龙过抬头蛰不藏。水出御河凝鸭绿,柳摇金屋变鹅黄。中官走马珠为勒,艳女寻花锦作装。自笑宦闲无一事,经旬携酒为春忙。”这是官宦人家的踏春了。“燕市重逢燕九,春游载选春朝。寒城旭日除丽,暖阁微阳欲骄……书传海外青鸟,箭落风前皂雕。翟茀烟尘骤合,马蹄冰雪全消……宝幢星斗斜挂,仙乐云璈碎敲……”大概是宫廷郊游的豪华版了。而民间流传的:“高梁桥踏青,万柳堂听莺”,则是一般百姓人家了。高梁桥在城北,万柳堂在城南,是那时的一片旷野,清风朗日不花一文钱的,当然是穷人家的最好去处。

  在老北京,百姓人家的踏青郊游,在每年的三月三蟠桃宫庙会,达到高潮。清末震钧写的《天咫偶闻》中说蟠桃宫“庙极小,庙市最盛”,并形容它“地近河堧(堧即河边空地),了无市语;春波泻绿,软土铺红;百戏竞陈,大堤入曲;衣香人影,摇飏春风,凡三里余。”并盛赞它是“一幅活《清明上河图》也。”春天在这里,降下了帷幕。这里所说的踏春、邀春和讨春,无论皇宫,还是贵族,或是百姓,体现的都是人们对土地的亲近之情,和土地那种水乳交融的天然状态。

  3 春神

  再来说迎春、送春、打春。三个词,打春的“打”字最抢眼,最生动。打春的风俗,最早来自皇宫,到底自什么朝代开始,我不清楚。只知道传说立春这一天,皇宫内外都要把它当做节日一般,是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说,史书上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那样说的话,年头几乎和我们中华民族一样的老。

  《京都风俗志》书中曾记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礼毕散场之后,“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那时,将春牛打碎,有鞭策老牛下地耕田的“催耕”之意,人们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的象征。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新京报 2011年02月01日 09:5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锡诚]围炉话春联
下一条: ·[田兆元]年俗认同与城市文化建设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郝倩]年俗中的“内丘神码”暨张夺村民对其认知程度·[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