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刘魁立:并非所有非遗都要走向市场
  作者:记者 倪自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02 | 点击数:4659
 

 

刘魁立


  相对于传统精英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但随着“非遗”近些年来逐渐受到关注,其文化地位也越来越高。韩国和中国端午节申遗都取得成功,这种现象应该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非遗”开始走向市场,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中,它们如何坚守自我的精神家园?针对这些热点问题,本报记者在北京对刘魁立进行了专访。

  传统节日

  ■不会被他人抢走

  齐鲁晚报:中秋节即将到来,现在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传统节日的号召力没有以前那么强了。基于此,中国传统节日是不是要通过申报世界级“非遗”的形式加以保护?我们知道,我们的近邻韩国已经将许多传统节日申报为世界级“非遗”。

  刘魁立:清明节、中秋节等7个传统节日都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中国的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濒危到像韩国那样,因此也没有必要申请世界“非遗”。

  齐鲁晚报:当韩国江陵端午祭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很多人感觉我们的端午好像被别人“注册”了一样。如果我们的传统节日不申遗,是不是会被其他国家抢走?

  刘魁立:这种看法是非常狭隘的。从细节上说,韩国江陵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在本质上有许多区别,韩国的端午申遗和中国端午申遗不是一回事。从文化的意义上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特点上是告诉人一种办法和生活方式,是可以彼此借鉴和共享的,不是像实物那样谁拿走了就是谁的了。我们的文化被别的民族欣赏、借鉴,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光荣才对,而不应该感觉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这实际是我们这个民族对推动人类文化发展作出的一个贡献。

  走向市场

  ■莫把正剧变成闹剧

  齐鲁晚报:现在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看其市场好不好,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究“生产性保护”,是说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在市场中保护,因为这些东西只有在生产中才能体现其高超的技艺和智慧。

  但并非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要走向市场。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倾向正愈演愈烈。这些遗产的传承人不必再固守清贫,然而遗产又怎么样了呢?开发一个毁一个。有一些旅游景点一年四季、日复一日地为顾客表演婚礼仪式、送荷包、喝交杯酒,把正剧性质的东西都变成喜剧、闹剧。久而久之,文化就丧失了其原有的意义,就失去了其作为生活方式的意义。

  “非遗”立法

  ■保护我们的生活方式

  齐鲁晚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日前已提前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您也是参与者之一,以立法的形式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的何在?

  刘魁立:“非遗”立法有国际的背景,目前世界上已经形成了大国的文化霸权,这不利于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非遗”立法就是为了保护更为多元的文化。

  从国内背景来说,保护一个国家的文化,就是保护身份认同的标志,提高凝聚力。“非遗”立法是推进文化发展的一个手段,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人类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角度讲,我们传统上对于精英文化比较关注,对最普遍的有悠久历史和群众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够,对这些传统的智慧、技艺、口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不够,这些东西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本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以往对精英文化人才关注比较多,比如音乐家受到关注,但对民间艺术家关注不够,“非遗”立法,就是以法律的形式对他们加以关注、保护。

  (本报记者 倪自放;本文根据采访记录整理,未经刘魁立审阅)

 

  文章来源:新浪-齐鲁晚报 2010年08月27日11:27

上一条: ·方川:重视大学美育,培养大学生“精神成人”
下一条: ·龙舟竞渡 凭江祭新祠
   相关链接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