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非遗”保护向学院化和大众化两个方向并进
  作者:刘霄 陈莹 齐晶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13 | 点击数:4331
 


  8月19日,安塞剪纸正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月刚刚闭幕的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丹霞地貌双双“申遗”成功。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文化遗产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同时,随着普通大众对“非遗”保护的热情逐渐升温,各高校也纷纷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士学位,7月3日,我国第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博士生、师从田青教授的宋本蓉顺利获得博士学位。“非遗”保护向“学院化”和“大众化”两个方向并进。

  学院化:教育引领“非遗”保护

  随着“非遗”保护的群众性基础增强,艺术院校中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逐步形成趋势。继从事雕漆行业研究的宋本蓉博士毕业之后,201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还将有3位从事不同领域的“非遗博士”毕业。宋本蓉认为,保护与文化一样需要多样性,除行业本身人员外,专业理论介入研究同样对其发展有很大影响。
 

  上海世博会6月份召开的“非遗”专题论坛上,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成为热门话题。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屈盛瑞强调,人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保证,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懂专业、会管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复合型人才。

  专家指出,如果从事保护工作的人员缺乏专业眼光,不能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就可能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湮没无闻,一些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保护;即便是已被列入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也可能得不到充分认识和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张卫民也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高水平的研究人才,更重要的是使全体社会成员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完整性、丰富性、互补性的意义,使整个社会的每一个公民正确认识和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视域,最终构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行为。

  大众化:全民普及“非遗”理念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部分依靠口头传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逐渐流失,这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表示:“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参与保护的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命运。”6月12日,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的主题确定为“非遗保护,人人参与”。

  继“白纸坊杯”北京民间腰鼓邀请赛和“广内杯”全国空竹邀请赛大获成功之后,6月在京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上,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现场异常火爆:河北威县粗布织造技艺、山西老陈醋酿制技艺、黑龙江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等展演,都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看。全国农业展览馆馆长、中国农民艺术节办公室主任唐珂表示,民间文化活动的繁荣和农业“非遗”展演的火爆,从侧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生命力。

  非物质文化本身属于民间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民间性。非物质文化是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敏中认为:“对于那些具有杰出代表意义,又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和民间都要自觉加大保护力度,通过大力宣传教育切实保护。要真正有效地保护‘非遗’,不但在于使其保存和传承下来,而且更在于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对外交流,使其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

  把传统技艺与学历结合

  今年2月1日,雕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一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文乾刚在京收宋本蓉为徒。宋本蓉已师从文乾刚大师研习雕漆技艺两年,毕业以后仍在文乾刚雕漆工作室从事工艺美术文化保护的相关工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课题研究。文乾刚对宋本蓉寄予很高期望:“我们现在需要高学历人才,把传统的‘技艺’与‘学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传统的雕漆才会更好地发展与传承下去。”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田青非常支持学生拜师学艺,他说,“非遗”保护工作者必须向手工技艺传承人虚心学习,学术界和工艺美术界应当共同弘扬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对于“非遗”具体项目的全面研究还很少,而“非遗”保护最终要落实到具体项目,才能真正体现保护的意义。宋本蓉表示:“单个项目的完整整理与研究尤为迫切,因此从个案切入对于‘非遗’保护方式的探索十分有益,这也是我探究雕漆技艺的原因。”

  宋本蓉认为“非遗”保护工作“大众化”和“学院化”应当相互协调:“首先保证文化的基本群众基础,进一步探求和研究是为了让其向专业化发展,二者并不矛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很多,民间普及较强的项目,如剪纸、空竹,可通过全民普及手段动态传承;而有些属于较高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皇宫中的工艺美术品,显然专业化研究对其更加必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确定不同的保护对策,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协调发展。
 

  文章来源:中新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0年09月13日 08:56

上一条: ·朝鲜族非遗馆开馆 保护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
下一条: ·[陶立璠]非遗普查需要扎实的田野作业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