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民调称16.1%人遵循传统礼仪 专家吁重构中国之礼
  作者:向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02 | 点击数:4581
 


8月9日,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开展礼仪进校园活动,许多学校通过开设“国学讲堂”,
倡导学生熟知民族文化,学习传统礼仪。朱武涛摄(资料图片)

  宴席上首席为长末席为卑,奉茶时八分满为宜,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见面时行拱手礼……这些中国传统生活礼仪,曾被我们祖先视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规矩。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还讲不讲这些规矩?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就该话题进行了一项有3622人参与的调查(其中“80后”占55.0%,“70后”占32.2%)。结果显示,仅16.1%的人在生活中还遵循传统礼仪,70.8%的人只保留了部分常用的礼仪,12.0%的人直言“保留得很少”,还有1.0%的人表示“几乎没有保留下来”。

  青少年忽视中国传统礼仪源于西式礼仪冲击?

  “我觉得传统生活礼仪很重要,但我了解很少。”中国政法大学研二学生杨丹说,“我们是三口之家,平时和父母都像朋友一样相处,不会在乎传统礼节。过年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时,在父母提醒下,我们才会注意一些座次之类的基本礼仪。”

  杨丹的观点代表了当下很多年轻人对传统生活礼仪的看法。调查发现,85.9%的人认为传统生活礼仪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性,其中25.3%的人认为“很重要”。但只有55.1%的人对传统生活礼仪有一些了解,表示“非常了解”的人仅占7.0%。

  在网友心目中,对传统生活礼仪保留得最多的三类人群分别是:“老人”(88.7%)、“农村人”(55.1%)、“北方人”(30.6%)。保留得最少的三类人群分别是:“年轻人”(6.0%)、“东部人”(6.5%)、“城市人”(14.5%)。

  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女子学院教授蒋璟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传统生活礼仪有的被继承下来,有的出现了变化,有的已被完全抛弃。总的来说,年长者保留得多一些,青年一代保留得较少,少年儿童对传统社会的生活礼仪几乎毫无概念了。

  哪些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调查显示,73.3%的人认为是由于“现代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使用传统礼仪的空间小”;67.3%的人表示是因为“缺少学习传统礼仪的机会”;44.0%的人认为是“传统礼仪太繁琐,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另有54.0%的人认为,青少年忽视中国传统礼仪源于西式礼仪的冲击。

  “其实这与中国过去百年来强调与传统决裂的历史有关。”全国政协委员、人文科学学者李汉秋教授指出,正常情况下,传统礼仪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在其发展过程中,适应社会的自然会被保留,不适应的就会被淘汰。但因为某些历史原因,我们失去了这种连续性,造成现在两代人不知传统礼仪为何物的状况。

  在蒋璟萍教授看来,西方礼仪伴随着改革开放进到中国来,让很多年轻人承认和追逐,但是这种冲击并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最大问题是我们正处在一个旧‘礼’已去、新‘礼’未成的时代,当务之急是如何基于社会发展需要,重构‘中国之礼’。”

  讲传统礼仪都是上一代人的事儿?

  本次调查显示,对于传统生活礼仪,80.8%的人认为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61.8%的人认为,传承传统生活礼仪也得去粗取精,选择其适用现代生活的部分。

  此外,66.0%的人认为,礼仪应是发自内心的素养,过于强调传统形式并不合适;另有30.8%的人表示,传统礼仪虽然很有价值,实际中却很难操作。

  “严格遵守礼仪是提高人们内心修养的基础。”在蒋璟萍看来,礼仪作为一种道德精神的外在形式,可以显现人们的道德水平;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道德规范,可以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

  “都什么时代了?讲传统礼仪都是上一代人的事儿。”陕西安康市的张阳认为,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用事事都拘泥于传统礼仪。

  在蒋璟萍看来,对传统礼仪的认同,就是对自身文化认同与自信的表现,它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认同感与向心力。比如日本人虽然有现代的生活方式,但毫不影响他们对自己传统礼仪的认同与传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仍旧会鞠躬,正式场合也始终会有和服出现。相比之下,对于中国的传统礼仪,我们早已不知所以。

  “礼仪还是社会行为的校正器,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告诉人们,哪些行为是有礼的、善的、美的,哪些行为是无礼的、恶的、丑的,从而引导人们扬善抑恶、趋美避丑,对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均有很强的调节作用。”蒋璟萍说。

  调查显示,78.2%的人认为,在现代社会提倡传统生活礼仪,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73.6%的人认为其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68.6%的人觉得“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向心力”;62.2%的人表示,提倡传统生活礼仪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与国家“软实力”。

  “为什么我们的路越修越宽,却越来越拥堵;人的自由度越来越大,人情却越来越冷漠;生活越来越好,心情却越来越烦躁;国家硬实力越来越强,软实力却越来越受诟病?”面对这些疑问,蒋璟萍教授感叹,“是时候该重视礼仪建设了!”

  对于礼仪建设,李汉秋教授提醒:“礼仪是一种社会积累,礼仪建设不能希望依靠颁布‘准则’一蹴而就,它需要靠持续不断的提倡,更需要靠每个人在日常点滴中以礼律己。”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实习生 向楠)

 

  文章来源:中新网 2010年08月19日 07:28

上一条: ·传统礼仪式微源于文化割裂 重构礼仪成当务之急
下一条: ·“礼仪之邦”为何失“礼”
   相关链接
·[徐文柏琪]青白瓷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檀力]关于安徽“长丰剪纸”非遗文化项目入驻朱巷镇文创园可行性计划·[石国伟 樊颜军]新媒体视角下临县伞头秧歌的活态传播与文化传承研究
·[卢朝阳]民俗学研究的“地方化”探讨·[丁海昕]茶与女性:唐朝茶文化中的隐喻与文化传承
·[白玉帅]桃林坪花脸社火的文化传承、艺术特征与功能主义研究·[关伟铭]同源异脉:澳门鱼行醉龙节的民俗特征
·[柴书毓]现代公厕景观叙事中的楹联文化传承研究·[徐琦琦]乡土旅游与文化传承
·[萧放]传统礼仪文化与当代中国文明·[文鸿]基于“四层一体”的庙会文化传承机制分析
·[罗婷]语言学视域下的乡土文化传承·[李毓 林立英]文化濒危与教育:水书文化传承的实践特征与机制
·[金茹雪]开笔礼的当代实践与意义·[丁庆旦]山野歌嘹亮
·潍坊风筝会联动《王者荣耀》,让传统文化传承跨越时空界限·[陈有顺]凉州姓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刘薇]怒族神歌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