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政策·法律·法规·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律·法规·

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作者:国务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12 | 点击数:115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4号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经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
    
     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一)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
    
     (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
    
     (三)保护范围;
    
     (四)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
    
     (五)保护工作情况、保护目标和保护要求。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光明网 2009-06-06 16:04

上一条: ·文化部回应人大委员担忧:立法可强制保护地方非遗
下一条: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增强非遗保护的文化自觉
   相关链接
·[辛灵美]东夷文化基因中的鸟图腾崇拜·[郭飞 赵岩]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历史文化街区楹联与场所精神探究
·[胡亮]日本文化遗产的解构与重构实践·[伍华娟]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文化定位
·[梅联华]构建科学有效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施雅慧]历史文化街区中文化资源的挖掘及整合研究
·为博物馆“热”叫好·[刘亚亚]墨海龙腾:对洮砚中龙砚风格成因与意涵的考察
·[黄清喜]“毛衣女”故事源头叙事研究·[鞠熙]借鉴古代城市治理智慧,实现文化名城自我更新
·住建部:关于印发《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方案》的通知·《贡嘎日噢》:关注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遗产
·【讲座预告】“我是满族人”历史文化系列讲座·在传统节日中重塑历史文化记忆
·[李永平]陕西“血社火”的历史文化新探·把根留住
·专家学者研讨蒙古族源与呼伦贝尔原住民历史文化·[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活态的史诗传统与历史的互动
·端午四大名城的文化“接力”·131位村镇长齐聚蔚县 同专家共议名村名镇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