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安德明:设立“中国旅游日”的重要意义
  作者:安德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18 | 点击数:4849
 


  一、设立“中国旅游日”的意义重大

  1.是对日趋成为重要社会文化活动的旅游的重视、强调和引导

  旅游在当今世界中的位置日益突出和重要,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和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空间不断拓展,足迹逐渐超出过去相对封闭、独立的空间,而拓展到更大的范围,甚至延伸向宇宙的深处。大量过去陌生的外部世界,在今天变成了可以把握的熟悉的内部世界,印上了人类文化的烙印,这些都为人们开展多样化的旅游提供了可能。像自然风光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历史遗迹旅游等诸多形式的旅游,在当前的中国各地比比皆是。

  同时,旅游也为人们进一步了解更广大、更遥远的世界和社会起到了促进的作用。通过这些旅游,人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了与自己原来的生活环境不同的自然、社会和相关文化传统。可以说,旅游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生活中的一个关键词,旅游日的设立,将是对于我们自身生活状态的一种确认。

  2.有助于矫正大多数旅游活动主导者对旅游功能的片面认识和强调

  简单地说,可以把旅游活动中的主体分为“主人”和“客人”两个方面:前一个方面既包括相关旅游内容的展示者,也包括旅游点的规划设计者;后一个方面则是实施旅游活动的观光者。旅游规划设计者是“主人”,占支配地位,尽管他也会根据观光者的需要来设计相关的旅游内容——也就是说,观光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旅游的规划设计,但总体来说,规划设计者对旅游内容往往具有主导作用。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的旅游点,往往都是由所在地政府部门主导设计和管理的,而许多地方的旅游主管部门,对于旅游的认识,往往同经济发展直接相连,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而发展旅游。旅游业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自然值得重视和发掘,但如果片面强调这一点,将会使旅游的意义变得过于单一。实际上,旅游本身具有丰富多彩的内涵,例如,它具有地方文化认同方面的价值,具有文化展示和文化交流方面的价值,具有提升旅游者的精神境界的作用,还具有保留、传承和发展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文化传统的意义,等等。对发展经济目的的过度强调,必然会使这些内涵受到遮蔽,甚至导致产生许多负面的问题。旅游日的设立,对于提醒整个社会全面了解和认识这些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有益于我们进一步反思和矫正当前旅游中出现的许多负面因素

  目前,旅游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例如,伦理道德、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但对社会学方面的问题的关注还远远不够,比如,旅游在给地方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个体经济之间的不平等;旅游的开展对当地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干预、扰动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

  旅游日的设立,将通过一个周期性的特定节日,整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促使整个社会在参与旅游实践的同时,更全面、更严肃、更深入地来思考旅游这个综合的文化现象,探讨其中的问题,并时刻对它保持一种自觉,从而促进旅游文化朝着提升国民素质、弘扬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把5月19日设为旅游日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从时间上说,徐霞客的旅游不是最早。从现有文献记录看,中国旅游活动在很早以前就已出现。例如,《山海经》、《穆天子传》等著作均有记载,秦始皇、隋炀帝、玄奘等均是古代著名的旅行者。如果说这些都是带有政治目的旅行,那么,至少,晋代谢灵运的山水游,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十分符合现代旅游概念的游历。

  在旅游的形态上,除了自然风光游,旅游还有多种形式。例如,帝王出游、僧侣朝圣、文人赶考等。此外,旅游也不限于长期的远足,《诗经》中记载的郊游、历代小说笔记中记录的庙会期间文人仕女、贩夫走卒的活动,也是一种旅游。

  从以上两点来说,如何证明徐霞客旅游的代表性意义呢?我能想到的有这样几点:首先,徐霞客的旅游和记述,是系统的记载,他记录了当时各地的民众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等,这使他的著述在系统、全面性上超越了前人;第二,他的游记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起了更广泛的旅游兴趣,就像《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与财富的倾慕,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这一点,尤其需要进一步的材料证明,这将是使他成为现代中国旅游的标志人物的重要理由。

  (安德明,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副主任,研究员)

 

  文章来源:上海旅游网 2010-01-1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教育在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下一条: ·传统节日带来无限商机
   相关链接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
·[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雨婷]锦绣鞠艺·[何潇 俞冰]共同富裕视野下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路径刍议
·[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柯小杰 王君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民族学专业教学
·潍坊风筝会联动《王者荣耀》,让传统文化传承跨越时空界限·[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杨煜坤]困境与超越:“轻文明”图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生存境况思考·[任积泉]新时代背景下河西宝卷传承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萧放 贺少雅 鞠熙]文化礼堂建设的经验、问题与对策·[范长风]医患之间的共情与病痛叙事
·探索节庆活动数字化 为传统文化活化带来新方式·[李亚星 格勒]藏族青年婚照的影像表达初探
·南京:让传统文化“携手”现代科技·[柯雨昕]旅游背景下村庄文化变迁
·“为多彩 添华彩”系列非遗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满族民俗文化》丛书亮相 输出阿拉伯语版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