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刘魁立:端午将近 聊聊佳节
  作者:记者 王光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6-11 | 点击数:3907
 


  本报讯 (深圳商报记者 王光明)“我们的生活和其他的国家比较起来,更加有情趣、更加有诗意。哪个国家一年当中过两次年?过阳历又过阴历?”6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教授做客市民文化大讲堂,畅谈“当代中国人的时间与节日”,在端午节前,就让市民提前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

  刘魁立说:“中国人的节日安排得那么错落有致,真的就好似一曲乐章。我们的节日核心是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时间制度的计算有几千年的历史,尽管它非常复杂,但是在我们看来特别容易把握,比如说午前、中后、子夜时分,这些我们已经习惯到不必再特别地注意,还有阴历、阳历的计算方法,我们不必那么费心,我们已经得心应手,非常有意思。体现着我们中国人对于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

  关于节日对人类的意味,刘魁立认为无论从身体还是精神上都非常重要,他举例说,清明是春天的节日,叫做暮春三月,也是阳春三月,就是春天已经发展到一个非常繁盛的时期,在这个时候,庄稼该种的已经种了,正是一切生命最旺盛的时候,人也是如此,人的身体的各方面也发展得最好,人的情绪也最好,慢慢地这个节气成为了一个假日。此外中国还有其他几个节日也都在这个时候,比如三月三,许多兄弟少数民族那里都还过三月三,这是大家交朋友、谈恋爱、唱歌、游春、郊游最好的时刻。节日的气氛随着今后我们生活的前进会逐渐变化,内涵也会不断丰富起来。人们不断在每个节日中加上新元素,丰富节日,使得我们的节日有了自己的信念,忠、孝的含义等等。而这些东西对于培育情感、树立道德标准都非常重要。

  该怎么看中国端午节和外国端午节的关系?刘魁立说:“端午节是我们全民的节日,几千年来,我们端午节的基本性质、形态、观念、价值没有变,基本上和最初的内涵一致。但是在韩国不然,他们的端午节和水没关系,和龙舟赛没关系,和伍子胥、屈原没关系,和自然没关系,他们变成了一个演义,实际上和我们的端午节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但是别的国家也过端午节,我们也不必有太多的想法。当我们把一个民族的节日国际化,变成整个人类的财富的时候,别人愿意来保护它,对于我们中国人,也是一种荣耀,因为我们的文化被别人接受,正像我们许多年轻人也过情人节、圣诞节。我想这对于推进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一件好事。”

 

  文章来源:腾讯-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2010年06月07日05:2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乌丙安:从传世名画看民俗:古代清明节亦悲亦喜
下一条: ·教育在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2023嘉兴端午民俗研讨会举行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
·[叶涛]在“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王者荣耀》特色主题展现身秭归峡谷内外共度端午节
·抗疫背景下,凸显端午民俗特殊文化意义·“端午与文明生活”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举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