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刘锡诚]我国民间文艺的权益问题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30 | 点击数:4018
 


  过去我们在民间文化领域里从事组织和研究工作的人,对传承人的权益问题一直很困惑,很多事情想解决但解决不了,甚至连思路都不很清晰。譬如,一篇民间故事,有讲述者、记录者、整理者,每个环节上的人都有什么权益?其中首先是署名权问题,这比较容易解决。其次是发表之后的稿费给谁?再次是编选成集时的版权问题如何处理?要想找到某篇民间故事的讲述者、记录者、整理者又十分困难,而报酬又不像小说、电影或流行歌曲那样优厚。民间文学的采录编选就如同一件公益事业,把散见各处的民间文学作品加以集中,展现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民间文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貌,供给读者、特别是儿童读者阅读,还知识于人民,不料却遇到这样复杂的问题。

  困难归困难,但传承人应该享有一定的权利。版权,属于个人、家族还是团体或集体,都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明晰的界定。在国外,还对集体的传承权有所规定,在某种情况下,集体的传承权就转化为国家的传承权。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民间文化工作者来说是陌生的。国家版权局成立20多年了,民间文艺作品的版权问题却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立法。

  曾经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民间文化政府专家委员会负责人并起草法案的已故芬兰学者劳里·航柯先生1986年来华进行学术交流时,曾这样介绍该委员会有关民间文学权益的一些考虑: 

  民间文艺的特征与版权思想并不是很合拍。民间传说是不断变化的,不可能像文学或艺术作品那样保存。一个传说的表演者或歌唱者只能申请个人表演的版权,至于材料本身,由于很难搞清原作者,直到现在谁都可以利用。然而,如果要使这些材料保留下来以免被歪曲、讹误和庸俗化,就必须采取某种保护措施。专家委员会裁定,版权属于保持该民俗的团体;如果这个团体已不复存在,版权就属于国家。这个国家要借助国家档案馆、博物馆和研究组织为后代保存这些材料。利用民间文学材料所得的经济收入的一部分,应交给国内有关组织,如果可能,应交给保持该民俗的团体。

  他还对负责保管和控制使用民间文学采录资料的团体的责任,做了阐述,并提出:在民间文学文献中心和档案馆已受到保护的和今后也应受到保护的权利至少有4种:

  第一,保护提供材料的人。采集者的义务是保证这些材料不致因为疏忽或故意而被滥用。采集的材料归档后,档案馆则承担起这一义务。在研究工作中使用这一材料的学者同样要负担起这样的责任。

  第二,首次使用权。一般说来,首次使用权属于想在采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及准备发表文章或出书的采集者。未等采集者在适当的时间内有机会完成自己的计划,就允许他人用类似的方式使用这些材料是不道德的。

  第三,采集者有权期望他放到档案馆的材料,得到妥善保管(如磁带、胶卷,应采取特别保管措施,复制副本,供人使用和借阅等)。采集者还有权期望对他的材料编出适当的索引,分门别类,从而使资料便于查找使用。

  第四,档案馆有权,或确切地说,有责任控制资料的使用和使用人员。它必须能够决定用何种方法、为何种目的和在何种条件下才能使用这些资料,换句话说,档案馆必须有自己的工作章程,并根据这种章程,通知民间文学资料的使用者在使用这些精神财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保护民间文化政府专家第二委员会在1985年巴黎会议的工作文件中承认了这4种权利的存在。针对我国民间文艺的版权保护立法,也因困难很多而被搁置多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专家委员会的各国专家们在1985年经过多轮磋商而产生的这4条关于民间文学版权的意见,对我们今后制定民间文艺保护的版权法无疑是颇有参考价值的。(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4月29日 14:1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简讯: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专题研讨会
下一条: ·[翟峰]应尽快制定《民间文艺保护法》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肖永晖]山花烂漫新时代、凝心聚力话民艺
·[刘爱华]反哺,还是互哺?——民间文艺发展内在逻辑探微·[祝鹏程]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
·[段友文 石怀庆]民间文学教材建设的百年回眸·[万建中]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
·段友文:《民间文艺学论纲》·[刘爱华]反哺,还是互哺?
·[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施爱东]为民间文化事业培育青年人才
·[高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七十年·[祝鹏程]重审中国民间文艺的“民研会时代”
·[Chiara Bortolotto]“允许商业化但不能过度商业化”:不同遗产理性带来的规范难题·[王霄冰]文艺民俗学理论新探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 博士生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范金荣]悼念我的恩师张余
·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1年会·[刘思诚]“十七年”时期关于鲁迅与民间文艺的整体研究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从我国三大史诗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陶立璠]我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相识、相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