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一段历史故事一种人伦温情 传统节日不再黯然失色
  作者:江卉 雷彦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02 | 点击数:5767
 

  

  两年前的端午节,吴悠还在教室里埋头苦学,而今年的5月28日,她却在过一个真正的端午节:穿上汉服,在古乐《楚商》的伴奏下,与70多名同学一起在东湖以古法祭祀屈原。

  这使得这位19岁的武汉大学二年级学生,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端午节——这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节日,与圣诞节完全不同的韵味。

  吴悠此前查阅了大量古籍资料,以使祭祀活动更具古礼风范。尽管当天风雨交加,祭祀活动依旧隆重,并且成了当日央视端午特别节目的第一个现场,吴悠很满意:“有历史积淀,有文化内涵,一点也不比洋节逊色!”

  端午小长假后两天,雨过天晴。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龙舟在东湖湖面劈波斩浪,3万名游客涌入听涛景区观看。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大三学生王舒娴眼镜都被挤掉了:“人太多了,比圣诞节的人还多!”

  国家去年起将清明、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列为全国性法定假日,给许多人尤其是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回归传统、品味传统的机会。

  竞渡龙舟、吃粽子、挂艾蒿、悬菖蒲……从屈原故里秭归到行吟流连的东湖,从商场超市到街道社区,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着假日生活的同时,更多地忆起了屈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悄然增加。

  被人们青睐的不只是端午节。今年清明节,出城祭扫公墓和祭拜祖先的武汉市民骤增至400万人次,为2007年近两倍。而去年的中秋小长假,在武汉新华路、傅家坡等各大客运站,回家团圆的人们排起了长队;城内,江滩、黄鹤楼、东湖等景点游人如织。入夜,圆月高挂,饮茶赏月品食月饼,人气直逼黄金周。

  与此同时,眼下商家的吆喝也不再重“洋”轻“土”,传统节日也成其重要经济增长点。

  一段历史故事,一种地域风俗,一份人伦温情。在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魁立看来,传统节日如今正承载着全新的寄托与期望,重新回归社会主流,其文化魅力正悄然重现。“前几年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风行九州,民族传统节日相形之下黯然失色。而今,与洋节相比,传统节日完全处于下风的状况已大为改善。”武汉民俗学家刘谦定认为,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象征,展现的是中华文明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西方文化、进而重树自信心的表现。只有百姓过好传统节日,从精神到心理得到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来源: 湖北日报;记者 江卉 实习生 雷彦秋)

  

  文章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年05月31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施爱东]不宜过度提倡学术创新
下一条: ·专家新解民俗文化与传承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王者荣耀》特色主题展现身秭归峡谷内外共度端午节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王倩倩]危机与抉择:透视疫情影响下的非遗与民俗·[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徐金龙]屈原故里端午节俗的传承困境及发展思路·[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